北京: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食品安全司法保护体系
2025-11-05 10:09    编辑:陈钊琦

近日,一批代表委员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在北京市丰台区检察院组织下,与检察官一同走进该区某农产品批发市场,实地查看肉类交易大厅猪肉进销、水果商户进货查验、综合服务大厅销售台账等情况。

以一斑窥全豹。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更是社会治理效果的重要标尺。近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遵循“四个最严”要求,聚焦食品掺杂掺假、重点人群保障、重点商圈治理三大关键领域,通过精准打击、源头治理、协同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司法保护体系,以检察履职筑牢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防线”。

剑指掺杂掺假 依法打击“挂羊头卖狗肉”行为

食品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挂羊头卖狗肉”式违法行为,不仅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更直接威胁群众身体健康,是检察机关在食品安全领域打击的重中之重。据了解,此类行为往往隐蔽性强,熟食加工等环节的操作还会加大证据获取难度,给监管和办案带来挑战。北京市检察机关在办案实践中不仅坚持刑事打击与公益诉讼检察履职并举,协同相关部门形成治理合力,还探索建立了“技术赋能+专项治理+制度防控”的立体化履职模式。

2025年2月,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外卖平台上一些烧烤店商品页面宣称“百分百纯羊肉”“假一赔百”,但店铺评论中有不少消费者反映疑似掺假、肉质异常、食用后呕吐等问题。该院通过构建“价格异常+负面评价”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精准锁定高风险商户,筛查出烧烤店羊肉串掺假线索20余条。针对羊肉串掺假现象立案调查后,该院发现这类掺假行为隐蔽性强,办案面临检测难度大的现实问题。

“我们以‘技术+办案’一体化、‘初筛+鉴定’相结合模式来破局,利用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初步筛查,再依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部门的专业设备进行DNA检验。”办案检察官逯文芳介绍,办案组联合专业力量攻克技术瓶颈,针对熟食DNA降解难题优化扩增检测体系,对每种动物源性成分进行6次重复检测,成功锁定掺假证据,从送检样品中检出猪、鸡、鸭等多种动物源性成分。

4月8日,朝阳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开展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目前,相关行政机关已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39个,对违规经营者予以行政处罚16起;将肉制品纳入重点抽检品类,开展专项抽检611批次;组织开展专题培训5场,覆盖企业1379家。公益诉讼办案过程中,朝阳区检察院将达到刑事追诉标准的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已立案2件4人,抓获上游犯罪嫌疑人2人。8月15日,该院与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签订《关于协同打击治理肉制品掺杂掺假行为的工作机制》,实现对生产、销售、流通等各环节违法行为的全链条打击。

据了解,北京市检察院已统筹全市16个基层检察院开展羊肉串掺假专项监督行动,已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32件,进一步规范了肉制品行业经营秩序。

聚焦重点人群 关注老幼“舌尖上的安全”

未成年人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这两类特殊群体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更为迫切。2024年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精准聚焦校园周边、银发社区餐厅等重点区域,依法履行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织密特殊群体食品安全保护网。

今年4月22日,北京市怀柔区检察院依托北京市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线索智能发现分析研判系统,筛查发现辖区某养老助餐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立即启动立案调查程序。通过对全区养老助餐机构的系统性摸排,发现20余家养老助餐机构、3家集中供餐企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食品进货查验、食品加工制作、餐饮具消毒等关键环节。

“我们通过检察听证会、圆桌会议等形式厘清监管职责,推动在该领域形成协同共治格局。”怀柔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人任双介绍,5月23日,该院依法向相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开展专项治理。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对涉案违法情形依法作出责令整改和行政处罚决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生产联合检查工作方案》,组建涵盖应急、住建、消防、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及16个镇乡街道在内的联合检查组,累计检查39次,创新建立“月度例会+综合惩戒”机制,对问题企业视情况采取约谈警告、扣发相关补贴、纳入失信名单等惩戒措施。

在未成年人食品安全领域,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餐饮单位、外卖商家成为检察官重点关注的对象。2024年6月,北京市房山区检察院针对校园周边的“问题外卖”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依法监督行政机关对12家校园周边违规经营的外卖商户作出行政处罚。同时,该院“校园餐饮安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已在多地检察机关应用,成案上百件,切实做到以数字检察力量为未成年人餐饮安全“排雷”。

深耕重点商圈 净化农贸市场、乡村大集消费环境

北京市丰台区是首都名副其实的“菜篮子”和“果盘子”,坐落着新发地、岳各庄等29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北京市80%以上的农产品供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舌尖安全”。丰台区检察院将监督目光对准了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型批发市场。

“批发市场里商户林立、交易庞杂,直接寻找线索如同大海捞针。我们决定以数据赋能,精准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丰台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人郭爱介绍,依托该院自主研发的“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质量监管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办案组在精准定位风险高发区域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调取书证、抽样送检等方式,查明部分商户存在食品安全隐患问题。

2025年5月,在多次座谈共商后,丰台区检察院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职能部门迅速启动整改工作:在生产端,严格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与废弃物回收的全程指导;在销售端,督促农贸批发市场构建信息化溯源体系,推动批发企业建立销售记录,要求商户通过上传合格证和购货票据实现网上预约入场,猪肉经营者全面应用肉质追溯二维码,实现猪肉交易的数字化管理。

对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涉及外省的承诺达标合格证违规线索,丰台区检察院已将其移送属地检察机关。由此,监督链条从北京的“市场准入”延伸到全国的“产地准出”,“从农田到市场”的全流程信息化源头治理体系正在构建中。

从打击掺杂掺假到守护重点人群,从规范商圈经营到推动制度完善,北京市检察机关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食品安全治理难题,通过“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路径,实现司法办案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检察蓝”正成为食品安全最坚实的底色,守护着市民餐桌的每一份安心。(简洁)

新闻热线:010-68232904 投稿邮箱:tougao_cfs365@126.com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2 by www.cfs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