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唐晓峰)随着伊犁旅游旺季的到来,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伊犁州以抓好景区食品安全为契机采取四项措施积极开展反食品浪费引导和宣传工作,全面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取得明显成效。
行业引导提升意识。推动餐饮主体由“粗放经营”向“品质提升”转型,组织景区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和反食品浪费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点餐提醒、剩菜打包、厨余垃圾计量”等具体措施,发挥餐饮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发布反食品浪费倡议书,引导餐饮主体推广“小份菜”“双拼菜”,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菜单(含食材分量、口味特点、建议消费人数等),主动提示消费者合理点餐并提供打包服务,多渠道、多维度推广“节俭用餐”消费理念,使“光盘”行动成为餐饮时尚。并将餐饮浪费作为评选食品安全示范店重点指标。截至目前,共组织餐饮主体开展食品安全和反食品浪费培训活动35场次,培训餐饮从业人员1.2万人次。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进景区”宣传活动,针对景区客流量大的特点,通过LED显示屏、景区内观光车、旅游大巴音频设备等载体播放公益宣传内容,扩大反食品浪费受众群体,印发“餐饮服务须知”8000余册,引导2000余家餐饮主体签订“反食品浪费承诺”,在餐饮主体经营场所张贴“文明用餐、避免剩餐”等的宣传标识1.2万余份,制作20余部食品安全和反食品浪费微视频并组织州直40余家媒体进行传播,受众达40万人次。营造全社会参与厉行节约反餐饮浪费的浓厚氛围。
压实餐饮主体责任。组织州、县(市)开展召开反食品浪费行政指导会议14次,督促“美团”“饿了么”“巴乐”等网络餐饮平台在平台设置“节约用餐·文明点餐”提示语,督促入驻平台的餐饮经营主体主动提醒顾客适量点餐,在平台菜单上标明食材分量,套餐上注明建议消费人数,压实餐饮外卖平台和餐饮主体的主体责任。将反食品浪费工作与正在开展的景区“净餐馆”专项行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随机查餐厅”执法检查行动加大监管力度,重点对宴会接待场所、网红餐厅、自助餐等场所是否履行主动提示义务、是否存在引导超量点餐行为进行重点监管。截至目前,共办理食品浪费违法案件60余起,发布餐饮“红黑榜”54期。
打造用餐新体验。结合旅游持续升温的特点,围绕旅游餐饮服务质量,多措并举开展旅游景区食品安全与反食品浪费专项行动,着力打造消费软环境。新源县引导70余家餐饮主体推行“30元小份套餐”(即:1小份拌面+1小份抓饭+1串烤肉+1份酸奶),着力提升游客多元化用餐体验;特克斯县引导40余家餐饮主体推出“9.9元惠民经济套餐”,涵盖14种特色食品,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昭苏县结合举办“2025新疆伊犁天马旅游文化旅游节”“2025年全国生态康养与健康养老大会暨昭苏康养旅游文化活动”等,组织对集中供餐单位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和反食品浪费专题培训300余人次,累计对13家活动供餐单位就食品安全、引导消费者按需就餐、剩余食品处置等重点进行检查73次,确保食品安全与反食品浪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