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消费旺季,夜宵市场作为城市"烟火经济"的重要载体,既承载着市民的舌尖幸福,也关系着旅游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加强暑期旅游食品安全监管,预防食品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为消费者夜间放心消费保驾护航,7月10日起,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部署开展夏季夜间经济小餐饮“净厨”行动以及暑期旅游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
时间安排:7月10日至8月20日
重点场所:聚焦夜宵排档及夜间餐饮聚集区,景区及周边餐饮服务单位、便利店、特产商店,旅游团队接待餐饮服务单位。
重点内容:重点检查证照、从业人员健康证、索证索票、操作规范、厨房卫生、餐具消毒、凉菜间、食品标签、食材是否过期等。严查牛羊肉类食材来源,肉品成分、配比,小龙虾清洗,工业二氧化碳等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滥用,假冒伪劣酒水,食品掺假掺杂等。重点关注高峰期是否超能力供餐,避免加工制作不规范导致食物中毒,关注价格虚高等问题,避免舆情。针对重点食品可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并闭环处置,及时发现行业潜规则及行业风险。
部门协同,两级联动
严查主城区重点夜宵市场
7月10日起,杭州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公安环食药部门,对上城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景区等重点城区开展集中执法检查。这次行动坚持"问题导向+民生聚焦"双轮驱动,综合人气热度与网红流量数据,精准锁定主城区有代表性的夜宵市场,如拱墅区胜利河美食街、西湖区黄龙大排档、萧山区东巢艺术公园等夜间人流密集、消费活跃的知名夜宵排档聚集区;共出动检查人员1298人次,检查各类夜宵餐饮企业649家。
聚焦民生,围绕热点
加大重点餐饮品类执法力度
同时,紧扣"夜经济+外卖热"消费趋势,对深夜营业的牛羊肉烧烤店、火锅店、小龙虾馆等热门餐饮聚集区,以及网络订餐平台销量高、人气旺的外卖餐饮单位实施重点监管,随机抽取羊肉串、小龙虾、啤酒等13类重点食品开展专项抽检,累计完成238批次检测。从抽检结果看,整体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针对部分商家存在的轻微隐患,如操作细节不规范等,已通过行政约谈督促整改,实现"查处一户、规范一片"的警示效果。
包容审慎,守护烟火
护航夏日经济及旅游消费市场
烟火气里藏着民生温度,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市市场监管部门始终秉持"包容审慎、守护烟火"的执法理念,将民生温度深度融入监管细节。夜宵经济是城市"烟火气"最鲜活的注脚,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既是市民消夏解乏的"深夜食堂",也是游客感受城市温度的"体验窗口"。为守护这份烟火里的民生温度,本次行动采取"错时轮动"的检查模式,刻意避开用餐高峰时段,将执法力量集中在商家备货时段开展工作,既不影响消费者用餐体验,又能减少对商家经营节奏的干扰;重点深入外卖餐饮店后厨开展"穿透式"检查,执法人员严格核查食材储存条件、操作台面卫生等细节,向商家讲解"明厨亮灶"的意义,帮助规范生熟分区、餐具消毒等流程。严格执行涉企检查"包容审慎""无事不扰"政策,全面推行"轻微免罚""柔性执法"等原则,对食品存储不规范(如冷藏柜温度未达标准)、进货查验不到位(如缺少个别批次票据)、未明码标价(如临时促销菜品未及时更新标签)等常见问题,现场以"拉家常"方式向商家说明风险隐患,指导其当场整改并记录台账,避免"以罚代管"挫伤经营积极性。这种"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监管方式,既像"夜间守护者"般守住食品安全红线,又像"贴心老友"般理解商家的经营不易,让经营者从"怕检查"转变为"信监管",切实维护"夜经济"的活力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