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高标准农田奏响“丰收曲”

2024-08-07 16:46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张炫

春争日,夏争时,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小麦全面进入夏收阶段,农民抢抓农时,开镰收割,田间地头一派金色的丰收场景。

8月6日,走进达坂城区西沟乡水磨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金黄的麦田。种植大户李建远正在地里查看小麦情况,他计划这两天就开始收割了。

“今年小麦的长势格外喜人,麦穗非常饱满,今年大丰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得是真的‘高’!”望着麦田,李建远笑着说。

李建远今年种植了472亩地,都铺设了滴灌带,其中小麦种植面积64.8亩,使用的是新品种。他初步算了一笔账,和漫灌地里收成相比,种同一小麦品种,他的地里亩产能增收约80公斤,和原来的品种相比,他的地里亩产增收100多公斤。

“浅埋滴灌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节水,而且能确保小麦在干旱或极端天气下稳定生长,今年小麦提高这么多产量,这些技术是最关键的。”李建远告诉记者,除了收成增加了,滴灌种植,每亩地还能享受22.8元的水费补贴。

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机械化作业和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李建远种植小麦,播种机播种,无人机喷洒农药,收割也将使用收割机。他说:“专业化、机械化操作,省钱、省力、省时。”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达坂城区近几年大力推行的项目。达坂城区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干部马霞介绍,目前,达坂城区高标准农田约1.82万亩。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完善农业设施,包括在地里安装灌溉与排水设施等,确保农田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满足农业生产需求。也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实现通过土地平整和归并,使农田地块达到一定的规模和平整度,便于机械化作业和集约化管理。

路过东沟乡苇子村,收割机轰隆隆地驶过麦田,一大片小麦被整齐地切割下来,经过脱粒、除杂后,机器粮仓中只留下颗颗金黄、粒粒饱满的麦粒。

走进东沟乡东湖村,一棵棵食葵形似“金盘子”,沉甸甸地将枝干压弯了腰。看着满地硕大的葵花盘,东湖村村委会主任林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东湖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于2023年开始建设,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包括铺设灌溉主管道、支管道、出水桩、阀门井等,目前项目已竣工验收。

林清介绍,村里高标准农田1700多亩,面前这600多亩食葵,是土地流转后租给种植大户的,种植户经过平整归并,使田地形成规模。

林清高兴的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切实实让村民增收了。“建设高标准农田,使土地流转过程中租金大幅上涨,每亩地租金比之前高了500元。食葵地里也雇了不少村民除草等,后面采摘食葵葵头肯定也少不了请人。”林清说,食葵长势喜人,它的丰收,肯定能为其他高标准农田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农田综合效益得到提高,种植户种地信心更高,高标准农田“高”在了实处。马霞说,他们将会继续探索“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户)”的生产模式,依托技术培训、农业设施管理、质量溯源等手段,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特色经济作物效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史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