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东彝族自治县太忠镇王家村小香蕈大棚内,一排排菌棒排列整齐,一簇簇菌苗破棒而出、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将新冒头的菌棒叠放进棚内,空气中弥漫着小香蕈的清香。
近年来,景东县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小香蕈种植便是当地重点发展的特色农业项目之一。王家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标准化种植大棚,引进先进技术,带动村民共同参与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新动能。今年,全村共种植小香蕈20万棒,年收入预计500万余元。
“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开展了小香蕈种植专业技术培训,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为农户提供了完整的小香蕈栽培技术规程和标准化栽培模式图,种出来的小香蕈主要销往云南其他县,以及四川、重庆等地,深受市场认可。”王家村党总支书记田丕金介绍。
小香蕈的畅销,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在家门口的就业机会。“以前在外打工,半年才能回一次家。自从村里开始发展小香蕈种植,我就在家门口务工,赚钱顾家两不误。”王家村村民田昧琴不仅自己种植小香蕈,还在大棚内务工采摘,月收入超过5000元。
小香蕈种植产业的发展,是景东县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太忠镇依托资源优势,培育了小香蕈、灵芝、水晶豌豆、甘蔗等多个特色种植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
景东县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构建多元发展格局,着眼产业发展全链条,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与重点产业“挂上钩”“搭上车”,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密码”。据统计,2024年景东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超6000万元,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胡梅君 景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