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青山绿水间,一缕缕青杠木与柏树枝的烟火气袅袅升起,伴随着浓郁的腊味,一个关于返乡青年、乡土情怀与共同致富的故事正在“飘香”。近日,一场主题为“向世界讲述石柱腊味的诗与远方”系列活动拉开帷幕,主角是冉雷雨创立的“石柱·腊满仓”品牌。这不仅是一场腊味的盛宴,更是一位游子归乡、反哺桑梓的动人篇章。
冉雷雨,1985年生于石柱县三星乡的偏远山村。家境贫寒,少年时他便背起行囊远赴浙江谋生,工厂流水线、建筑工地、装修现场都浸透了他拼搏的汗水。然而,走得再远,家乡的贫瘠始终是他心底最深的牵挂。
2014年,怀揣着改变家乡的梦想,带着打工积攒的血汗钱,冉雷雨毅然返乡,创立石柱坚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一片山地上建起占地10余亩的生态养猪场,踏上了充满未知的创业征途。
创业之路,荆棘密布。初涉养殖业,技术匮乏成了拦路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让900多头猪仔夭折,首次创业几乎血本无归。沉重的打击没有击垮他。冉雷雨擦干汗水,主动邀请专家“问诊”,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不仅获得了160万元的银行贷款“及时雨”,更迎来了养殖专家的“一对一”精准帮扶。
科学改造猪场、组建专业团队……几经磨砺,2016年,生态养猪场终于迎来曙光,实现盈利。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是路。站稳脚跟后,冉雷雨的目光投向了那些和他一样渴望脱贫的乡亲。他深知,只有大家共同致富,家乡才能真正焕发生机。他创新推出“猪场+技术+农户”的帮扶模式:为150户贫困户免费送去优质种猪、疫苗,手把手传授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如今,这些曾经的贫困户,每户年出栏肥猪超30头,仅养猪一项年收入最低就达4万余元,成功摘掉了“穷帽子”。
2017年,响应“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号召,冉雷雨争取到295万元扶贫专项资金,创新性地以59户特困户名义入股公司,建起了现代化生态养猪场。通过“股权收益扶贫”模式,特困户们前期户均年保底分红不低于3000元,后期提升至5000元以上,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稳定脱贫。
小腊肉做成大产业,土家味飘香四方。历经多年发展,坚迈农业已形成“养殖+加工+销售+餐饮”的全产业链条,年产值突破6亿元。冉雷雨与三星乡观音村集体联手打造的“石柱·腊满仓”品牌,推出了五花腊肉、三线腊肉、腊香肠、腊排骨、腊猪心等数十种腊味产品。品牌坚守“品质是根,文化是魂”的理念:依托自有生态猪场的优质肉源,采用青杠木、柏树枝烟熏的传统工艺,巧妙融入土家文化元素。这饱含乡愁的腊香,不仅征服了重庆主城的各大商超,更通过电商平台飘香全国。
三星乡乡长谭华祥介绍,“石柱·腊满仓”成功的核心在于建立了稳固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企业提供优质猪苗和免费技术指导,并以保底价回收生猪,让农户吃下“定心丸”。2024年,该品牌带动2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一幅“链上千家万户,香飘共同富路”的生动图景已然绘就。
冉雷雨的坚持与担当,赢得了广泛赞誉。公司荣膺“重庆市市级龙头企业”,他个人也先后获评“最美扶贫志愿者”“重庆市向善向上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从漂泊异乡的打工仔,到扎根故土的致富带头人,冉雷雨用汗水和智慧,在生养他的土地上书写了梦想与责任交融的篇章。正如谭华祥所言:“‘石柱·腊满仓’,早已超越了一个腊味品牌的意义。它是石柱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乡亲们日渐鼓起的‘钱袋子’,更是家乡召唤游子、留住人才的坚实底气和未来希望。这缕腊香,凝聚着乡愁,更飘向了富裕的远方。”(邓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