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七彩果”绘就乡村振兴“七彩景”

2025-08-28 11:37来源:县域经济网 编辑:夏思睿

“老板,上秤!”拎着一篮刚摘的无花果,合肥游客张先生站在了秤前。“来啦!”七彩果园负责人王卫勤放下手中的活,快步走来,“6斤2两给您把零头抹了,15块一斤,刚好90块!”

今年五十出头的王卫勤,是庐江县冶父山镇明圣村村民。2011年,她和丈夫承包了老家100余亩的山场,走上果树种植之路。因园内种植着紫红的桑葚、金黄的枇杷、青绿的脆梨等多色果品,得名“七彩”。

自春季桑葚成熟起,这场“七彩果”采摘热潮便持续升温,眼下轮到20亩无花果唱“主角”。一排排无花果树整齐排列,青绿泛紫、饱满圆润的果实缀满枝头,游客穿梭林间,指尖轻摘、鼻尖闻香,满是田园乐趣。

“以前只在手机、照片上见过无花果,今天第一次亲手摘,掰开后丝状的花蕊特别神奇,吃起来软糯香甜,紧张的心情都放松了。”即将升入高三的游客程欣悦,捧着刚掰开的无花果,眼里满是惊喜。

无花果因口感清甜、营养丰富,被称作长在树上的“糖包子”,还兼具清热生津、健脾开胃的功效,如今成了市民青睐的健康零食,其成熟期从7月一直延续到10月。而让这颗“糖包子”走出山坳、吸引八方客的关键,正是日益完善的交通网络,不仅本地居民常来解馋,长三角周边游客也专程驱车前来,让无花果采摘游成了区域内热门的休闲项目。

“我从江苏南京来,在抖音上刷到这儿的无花果,看着就不错。从南京过来一百多公里,开车两小时左右,果园门口有专门的停车场,停车特别方便。”游客丁昌永一边帮母亲找果,一边笑着说,“无花果营养价值高,带家人来既能体验采摘,又能享受田园风,这趟来得值。”

丁昌永提到的交通与停车便利,正是王卫勤最感慨的变化。“早年果园在山上,交通别提多不方便了!”王卫勤指着如今宽阔的停车场,回忆起过去,“那时候游客只能把车挤在龙池大道路边,再走15到20分钟的水泥路岔路进山,夏天晒得慌,雨天路又滑,不少人只能当次头回客。”

这样的交通“堵点”,对明圣村来说更是“痛点”。作为冶父山镇的“果篮子”,全镇30余家果园中26家集中在此,四季果品不断,采摘游本是当地最具潜力的特色业态,却因交通不畅、配套缺失,让优质水果面临“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困境。

“采摘游是明圣村的‘当家’业态,游客体验直接决定业态能否演变成产业,能走多远。”庐江县冶父山镇明圣村党委书记刘小红道出关键。

近年来,借乡村振兴东风,明圣村的基础建设不断提速。2018年,龙池大道建成通车,县城至明圣村车程从40分钟缩至20分钟;2020年,果园门口的停车场正式投用,破解停车难、步行远的堵点;观光广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陆续建成,系统提升接待能力。

基础设施的完善,直接带来了客流量的爆发式增长。王卫勤算了笔账,停车场建成后,果园客流量翻了两番,暑期高峰时日接待游客超百人次,像丁昌永这样的长三角游客占比越来越高。

如今,明圣村以乡村能级提升为抓手,延伸产业链、融合多元业态,构建集文化休闲、乡村度假、休闲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体系。通过建民宿、修驿站、办节庆,原有点状业态已织成“吃住行游购娱”网状产业生态,“半日游”正延伸为“玩一天、住一晚”,不仅深化了游客体验,更实实在在兜住了村民的幸福日子。

“今年无花果长势好,采摘不收门票,带走15元一斤。路通了大巴能直达,周末天天爆满,果子都快不够摘了!”王卫勤亲历了这一转变。她的果园从最初简单的采摘称重,逐步因客流增长迎来新机遇。她计划再扩20亩果园,并利用山脚农房开办农家乐,预计明年投入使用,让游客来了“有得玩、有得住、有得吃”。

业态升级不仅让产业“活”了,更让村民的日子“甜”了。如今走进明圣村,整齐排列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美观的小菜园生机勃勃,一条条笔直的硬化入户路,像银色丝带般将散落的农家小院串联起来,勾勒出宁静祥和的乡村画卷。

“以前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如今干净敞亮,路上看不见杂物,垃圾也有专人来收,住着是真舒心!”明圣村村民查贵增坐在家门口,望着往来人流,满面笑容。

从“七彩果”起步,以基建破局,靠业态升级,明圣村一步步稳扎稳打,实现乡村振兴落地生根。如今,这里四季果香不断,农旅融合加速,美丽乡村再焕新颜,不仅蹚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更让村民摘出了“甜日子”,绘就了业兴村美的乡村振兴“七彩景”。(吴昊 孙志恒 卢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