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的山野间,43万亩坚果树织就的绿色天幕下,圆润饱满的青果如翡翠般缀满枝头,静等采摘。
日暮时分,走进田坝村坚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忙着检验今年的临沧坚果“虫果”占比,他们到社员的各个果园进行样品采摘,对鲜果进行水煮后取出果仁逐粒进行查看甄别。
“虫果是影响我们青果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检验一下‘提质增效’后社员的果子品质怎么样,对企业有一个交代的同时还要再总结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镇康县田坝澳洲坚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理事长王东权介绍道,“照现在检测的样品来说,‘虫果率’远低于规定标准,比较理想。”
近年来,镇康县坚持科技赋能,助推坚果产业提质增效。精准落实“营养补充、落头开心、果园放蜂、品种改良、病虫鼠害防治、水分管理”六项关键核心技术。“虫果率”的不断下降就是成效之一,通过实施六项关键核心技术,坚果品质提升的同时产量也在逐年增长。“今年雨量也比较充沛,我们合作社产量预估会比2024年增长20%—30%左右。”王东权高兴地说道。
2024年,镇康县“临沧坚果”投产面积达36万亩,青皮果产量7.1万吨,干壳果产量2.36万吨,农业产值达6.4亿元,工业产值7.46亿元,果农户均收入3.9万元,人均创收8800元。今年预测产量8.87万吨,比去年增加25%。“科学种植让老百姓‘靠天吃饭成为历史’。”长期从事技术培训的镇康县林业和草原局杨伯平感慨道。
通过逐年比对分析,镇康县的坚果大部分要在“白露”时节才能够成熟饱满,为保证果品质量,统一采摘时间,镇康还将每年的“白露”节令定为坚果“开采节”,“开采节”之前做到“严禁采摘”“严禁运输”“严禁收购”3个严禁。
在做优坚果产业基地端的同时,镇康不断聚焦延链强链,发展精深加工。采取政策帮扶、人才培育、技术引进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快建设坚果初深加工生产线,实现了由“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变。目前已建成坚果加工厂3座,初加工能力达9万吨/年,精深加工能力达2.18万吨/年。2024年实现利润3100万元,带动就业326人。
走进众裕坚果加工厂,工人们有的在检修调试设备,有的在清洗传送带,有的在清理排污排水沟渠,正在做着开工前的最后准备。“计划收购一万五千吨的量,随着产量的增大,我们今年加工量也有一些增加。”镇康县众裕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建瑞介绍道,“根据今年市场行情各方面来判断,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做好临沧坚果产业。”
目前,公司共研发了精深加工产品五个系列,产品重点销往国内各大城市,还出口到其他国家。企业增效的同时不断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2021年我们田坝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2000多元,2024年达到了21000多元,将近翻了一番。所以说坚果产业,是一个深得民心的产业。”王东权说道。
同时,镇康县探索实施了“三个统一定质”“三个步骤定价”“三方共赢定效”的“三个三”做法,以村党支部为引领,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临沧坚果专业合作社14个,社员达1.5万户。实行“464”企业利润返补和果农二次分红机制,企业按所收购坚果价款的4%比例返补合作社,合作社将返补资金中的60%分红给果农,其余40%留作村集体经济,让合作社、果农共享产业链增值效益。2024年,企业返利558万元,社员二次分红334.8万元,村集体经济创收223.2万元。“我们社员分红最高的领到2万至3万块,少一点几千块,才初挂果的几百块。”王东权说。
从澳洲的野生基因,到中国的全产业链,从边陲的试探种植到边民的绿色银行,“临沧坚果”这颗源自澳大利亚的“洋种子”,跨越山河,在镇康的青山绿水间扎根,形成了以县城至南捧河为“谷”、沿南捧河流域为“轴”、沿南汀河流域为“带”的坚果产业“谷轴带”布局,撬动产值上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县产业,更是乡村振兴的黄金答卷。(郑义 李元兰 查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