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黑龙江明水县双兴镇迎来鲜食玉米丰收季。8月29日,记者走进这片沃土,田间地头、加工车间里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鲜食玉米产业正以蓬勃之势助力乡村振兴,绘就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的“黄金图景”。
田间地头抢收忙 金色玉米映丰收
清晨四点半,双兴镇东双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十余台四轮拖拉机穿梭在田间,100多名村民分工协作,娴熟地人工手掰玉米棒,金黄的玉米棒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民王丽动作麻利,她笑着说:“从早上一直忙到现在,虽然累,但看着这些玉米,心里踏实,家里日子也有盼头!”东双村党支部书记徐亮穿梭在田间地头指挥调度,他介绍:“基地今年种植鲜食玉米2000多亩,今天刚开始大规模采摘,到9:40已运出30多车。为确保新鲜,我们采用‘人工采摘+机械运输’的方式,从田间到车间,全程不超过3小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双兴镇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流转,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院内运输高效运转 产业联动显活力
满载玉米的四轮车络绎不绝地驶入位于东双村辖区的黑龙江鑫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院内。卸货区,铲车来回穿梭,将金灿灿的玉米堆成小山。公司负责人马民介绍,今年与双兴镇多家合作社签订鲜食玉米订单8000多亩,全部由公司负责收购加工。“从22号开始采摘,目前日均加工量达70万穗,预计可持续到9月末。”院内繁忙的运输线,串联起了种植、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让“小玉米”变身“大产业”。
车间昼夜不停歇 村民就业稳增收
走进鑫沅农业的生产车间,两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刚采收回来的玉米在这里经过脱皮、分拣、清洗、蒸煮、塑封等一系列精细工序,鲜食玉米完成“华丽蜕变”,在短短3小时内完成锁鲜。车间内,两个班组320名工人轮班作业,女工每天收入160元,男工180元。“我农闲时就来厂里打工,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还能照顾家里。”村民赵友边分拣玉米边说。厂长马民信心十足:“我们采用24小时作业模式,线上销售渠道畅通,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根本不愁卖!”产业兴旺带动了村民就业,而村民的辛勤付出又保障了企业的稳定生产,形成了良性循环。
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打造“黄金名片”
近年来,明水县依托得天独厚的黑土资源优势,将鲜食玉米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土地流转、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全链条发展。鑫沅农业等龙头企业不仅提供种苗、技术指导,还以保底价回收,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带动农户亩均增收400元以上,吸纳季节性用工超2000人次。
线上发力拓宽销路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明水鲜食玉米搭上电商“快车”。鑫沅农业通过天猫、京东等平台及直播带货,将产品销往全国。去年,“淘缘明”品牌黏玉米在天猫日销曾突破200万穗,全网排名第三。马民表示:“线上销售占比已超90%,我们正与省农投合作,打造供应链,让明水玉米走向更广阔市场。”
丰收的喜悦洋溢在田间,发展的希望涌动在车间。明水县以鲜食玉米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新篇章,小小玉米正成为撬动农民致富、产业兴旺的“黄金钥匙”。(吴旋 高伟 姚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