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迎来立冬,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供应整体平稳,大白菜供应量与2024年基本持平,其他耐储存的蔬菜上市量稳定;猪肉供应充足,但价格比2024年同期下降明显。市场加快发展交易大棚,多项保障措施落地,守护北京市民冬季“菜篮子”和“肉案子”。
北京新发地市场宣传部部长童伟介绍称,立冬当天,新发地市场蔬菜上市量为1.92万吨,加权平均价为每公斤3.61元,与2024年同期的每公斤3.26元相比,价格略有上涨。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蔬菜供应出现阶段性偏紧。入秋后,北京地区鲜嫩蔬菜的主要供应地南移到北京周边和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9月中旬以后出现了连续降雨天气,正处在生长期的蔬菜被雨水浸泡,导致部分蔬菜减产、提前退市。部分蔬菜推迟了种植期,也让部分蔬菜上市期延后,比如莴笋和豆角类。
“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强降温天气导致陆地蔬菜停止生长,个头相比平时明显要小,其中团生菜、小菠菜、香菜、韭菜、茴香、小油菜、油麦菜等小品种蔬菜的价格居高不下,商户们从其他产地找到货源后,价格才有所回落。”童伟说,未来一段时期,云南团生菜、山东莴笋、陕西散菜花产量增加,将陆续上市,供应紧张的时段将过去,但恢复常态还需要一些时日。
据了解,大白菜作为耐储菜的代表,近期的价格为每斤0.6元,日交易量为1000吨,与2024年同期相比减少了9%,产地集中在河北北部、东部和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今年大白菜的供应量与2024年基本持平,其他耐储存的蔬菜上市量都比较稳定,其中圆白菜为950吨、土豆为1050吨、洋葱为1090吨、红薯为800吨、胡萝卜为1120吨、白萝卜为980吨。受前段时间降雨天气影响,土豆和红薯的上市量与2024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
“耐储菜起到了蔬菜供应‘稳定器’的作用,在关键时候确保总量稳定,还可以实现短暂的替代性消费。”童伟表示,为保障冬季蔬菜供应,新发地市场加快发展交易大棚,改善交易环境,提高棉被等保暖物质的供应量。同时加大了产地耐储菜的存量,在以河北为主的环首都地区做好保障性储存,总量不低于10万吨。此外,整合采购需求,如集采集配、社区团购,以加快蔬菜在市场的流通速度。
在新发地市场猪肉交易大厅,显示屏上闪烁着当天的猪肉交易价格。11月7日,猪肉加权平均为每公斤15.25元,2024年同期价格为每公斤20.3元;上市量为2299头,2024年同期为1916头。近期,白条猪日均上升量增加,屠宰厂一边提高白条猪的批发价,一边向市场扩大了销量。童伟表示,白条猪上市量增加的原因是,毛猪供应充足,但长期低价运行,使得养殖场开始惜售,拉动了价格上涨。由于产能依然充足,肉价将继续处于低价位运行状态。(刘慧)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