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剩菜盲盒”走红 安全底线需坚守

2025-09-11 14:49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周游

5.9元、9.9元的价格标签,装着面包、沙拉等未知餐食。近来,“剩菜盲盒”在南宁都市青年中走红。这一临期食品打包模式,一头连着商家减少浪费的诉求,一头连着消费者性价比的追求,更藏着拒绝浪费的环保共识。早前,湖北、广东深圳等地也有商家推出类似盲盒,还联合社区开展临期食品公益捐赠。但热潮之下,食品安全与消费信任,仍是决定其能否走远的关键。

放在以前,“买剩菜”是不少人眼中的“掉价事”。临期或当日未售完的餐食,要么被商家丢弃,要么遭消费者排斥。如今,年轻人争相下单“剩菜盲盒”,或是为省钱,或是为环保,或是爱开盒惊喜,不同诉求背后是消费观念的深刻转变。

“剩菜盲盒”的火爆,得益于“环保+省钱”的双重吸引力,其可持续性却牢牢系在食品安全这根弦上。从筛选适配食品、精准标注保质期,到保障储存运输条件,每个环节都不能含糊。反之,若把盲盒当“甩锅”渠道,用低价遮劣质,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也毁了整个模式的信誉。要让“剩菜盲盒”走得远,商家不能只盯着利润,更要担起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让“盲盒”不“盲”于安全,同时杜绝低价诱导,不搞强制捆绑、信息隐瞒。同时,相关部门需及时调研,明确食品标注规范、商家资质要求、投诉处理机制等监管标准,既要防“一刀切”限制,也要堵“无人管”漏洞。

5.9元的“剩菜盲盒”,装着消费观念的进步与环保行动的期待。当商家不越过食品安全的红线,监管不缺乏规范引导的力度,消费者不失却理性选择的清醒,“剩菜盲盒”才能真正实现减少浪费、惠及民生的初衷。(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