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王伟胜: 在直播间寻找增收“密码”

2025-08-25 13:56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夏思睿

“家人们看过来,刚摘的油蟠桃咬一口汁水四溢,甜到心坎里……”在四师六十一团七连的一家果园里,一部手机、一个简易三脚架打造了一个热闹的“战场”。8月16日,“90后”王伟胜对着手机屏幕热情地展示枝头鲜果,下单提示音在直播间此起彼伏,奏响了乡村振兴的乐章。

这位出生于1992年的陕西小伙,自2021年7月当选六十一团七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起,就成了职工群众口中“能办实事、会促增收”的领头人。当时的七连,虽有7100亩林果基地,年产油蟠桃、苹果、树上干杏等果品超2万吨,却深陷“好果难卖好价”的困境:品牌没名气、销售渠道窄、收购价被果商“牵着鼻子走”,职工群众守着“金果园”,钱包却鼓不起来。

“不能让优质农产品烂在地里,更不能让职工群众的汗水白流。”王伟胜暗下决心,要为连队“闯”出一条增收新路。

2023年,“互联网+农业”的浪潮席卷乡村,王伟胜敏锐地意识到:“短视频和直播,或许是打破销售困局的‘钥匙’。”可真要行动起来,难题却一个接一个出现——连队“两委”成员没人懂直播,对着镜头紧张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职工群众更是疑虑重重:对着手机说话就能把农产品卖出去?这能靠谱?

没有经验,就从零学起。王伟胜主动请来团场电商能人开班授课,手把手教大家拍摄、剪辑,与粉丝互动;他一有空就拿着手机学习直播技巧,笔记本上记满了“头部主播”的带货话术、选品技巧。“要大胆表达,把咱们的优质农特产品推销出去!”他这样激励团队成员。

为了让直播间有“烟火气”,王伟胜把直播地点从办公室“搬”到了果园、地头。

春天,他把镜头对准漫山遍野的桃花,让网友感受“花海七连”的美;夏天,他蹲在果树下,直播现场摘下油蟠桃咬一口,汁水四溢的画面,直播间实现了“爆单”;秋天,他带着职工群众一起打包果干,让网友看到“从枝头到舌尖”的新鲜。渐渐地,直播间的人气越来越旺。到2023年年底,王伟胜直播单场销售额已突破万元。当年,王伟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卖出水果70余吨,帮职工群众增收10万余元。

2024年,王伟胜多方联络,邀请有直播经验的本团青年返乡组建专业团队,注册账号“书记助农”。团队把直播产品从七连“土特产”扩展到全疆农特产品,短视频也增加了“职工种果树”“连队日常”等内容。短短两个月,账号粉丝量增加至4110人,26场直播场均观看量超2000人次,销售额突破5万元。

直播间的热闹,悄然重塑着连队的经济业态。王伟胜牵头成立了新疆阿力玛里农业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职工+基地”模式,不仅实现果品优质优价,还实现了“当日结算”。去年,仅油蟠桃、树上干杏就卖出超20吨,其中树上干杏收购均价比市场价每公斤高5元。“以前卖果要等果商来,现在果商主动找我们,还得按我们定的价来!”职工们的话里,满是自豪。

不仅如此,王伟胜还着手延伸产业链。去年6月,他协调顺丰、京东等快递公司,利用连队闲置旧办公室开设物流快递点,让果品发货速度提升1倍。

“以前寄水果要跑到团部去,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寄快递,还能省不少运费。”七连职工刘杰说。

如今,七连职均年收入突破4万元,职工群众的腰包鼓了,笑容多了。王伟胜获得了沉甸甸的荣誉,如“兵团优秀党务工作者”“兵团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可他依旧保持初心:“我想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帮连队农产品建起更好的供应链,让更多人关注兵团农业。”

如今,王伟胜正用直播的“小屏幕”打开乡村振兴的“大市场”,在兵团书写青年的奋斗篇章。(徐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