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国产‘树上熟’榴莲,预计能采摘2000吨上市。”7月中旬的三亚阳光炽热,在郁郁葱葱的育才生态区国产榴莲种植园内,海南省优旗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旗公司”)副总经理郎海波站在一棵结满榴莲果实的树下笑着说:“这些都是树上熟榴莲,马上就能批量上市销售。”
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榴莲消费国,但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限制,过去几十年的榴莲批量“国产化”迟迟未能实现。
2018年,当优旗农业的科研团队在三亚育才生态区“试水”种下第一批榴莲苗时,迎接他们的是第一年超过40%的死亡率。
“这块基地570亩,是我们最早的一块基地,但现在不是最好的,因为它承担了大量的实验任务。”郎海波说,国产榴莲的诞生之路非常曲折,试种过程中,土壤板结、病虫害、水肥配比……每个环节都是榴莲树的生死考验。
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难关终于一一被攻克。2023年,首批规模化采收的国产榴莲上市。
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水肥,无人机巡航检查长势……这些精细化管理的成果令人惊喜——2025年,优旗公司种植的14000多亩榴莲大约有4000亩可以采收,预计产量2000吨。
“现在,我们的榴莲喝的是‘恒压微喷’的水,吃的是本地海杂鱼制作的鱼蛋白肥料‘海鲜大餐’,晒的是北纬18度的阳光,品质能不好吗?”郎海波笑着说。
国产榴莲,不只在园里,也在村里。
“去年植树节种的时候,才刚过我膝盖,现在已经比我都高了。”在三亚市育才生态区明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驻村第一书记蔡军指着近2米高的榴莲树,满满的成就感堆在脸上。
2024年,明善村利用300多万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与优旗公司共同成立合作社,公司出技术和种苗,村里出土地和管理。
“50多亩,500多株,再有4年挂果后,每年大概给村集体带来200多万的收入。”蔡军的账算得很细:榴莲种植周期较长,需要5年时间才能挂果。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优旗公司提供的技术和立体化种植模式,在榴莲种植地里套种了18个月就能采摘上市的凤梨,产生短期经济效益,实现“以短养长”的复合收益“钱景”。
打理这500多株榴莲,需要人手。这又给村里的脱贫户和群众增加了一条收入渠道。
“除草、浇水、放肥,有啥活就干啥,一天160元。”53岁的脱贫户陈洪清背起喷洒器,给这些“宝贝树”增加营养。
蔡军告诉记者,该村的榴莲种植项目自2024年3月启动以来,累计用工95人次,发放劳务工资16万多元,务工人员全是村里的村民。
“村集体经济发展榴莲产业,不仅仅是要探索“特色种植+科技赋能+联农带农”的产业发展模式,未来还将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打造榴莲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站在茁壮成长的榴莲树前,蔡军憧憬着未来。
国产榴莲产业的未来,也已逐渐显现。
“我们规划的榴莲种植面积是10万亩左右。目前,首条榴莲深加工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7月下旬正式投产。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到高附加值产品的跃升,生产榴莲糖、榴莲月饼等衍生品,工厂能直接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更多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就业。”郎海波说。(毛雷 孟凡盛 王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