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贵州魔芋以技术突破带动产业突围

2025-08-05 15:11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曹译文

7月26日,由贵州省果蔬行业协会魔芋分会主办的2025年贵州魔芋种植技术培训会在安顺市西秀区举行,来自贵州、广西、云南、新疆、四川、陕西、山东等地的100多家魔芋种植企业和种植户参加培训。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在贵州举办的魔芋种植技术培训会,近80%学员来自省外。这一现象体现了贵州魔芋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十年发展,贵州魔芋从‘技术跟班’走向‘技术引领’,这不仅是一场培训会形式的转变,更是贵州魔芋产业实力与自信的体现。”贵州省果蔬行业协会魔芋分会副会长锁才邦表示,通过产学研用融合发展,贵州已攻克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的魔芋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技术;从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利用到优良品种选育引进与推广;从“粮魔套种”到“林下魔芋”“庭院经济”等山地特色模式的应用,形成了具有贵州山地特色的魔芋发展路。

此次培训围绕魔芋种植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了品种选择、种芋处理、土地选择、耕作播种、精准施肥、病害防控等课程。进一步完善“贵州方案”,让“贵州标准”更清晰。

“长期以来,魔芋生产中存在种苗抗病性较差、繁殖系数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魔芋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贵州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安顺综合试验站高级农艺师吴家丽以“花魔芋试管苗及原原种繁育技术”为主题,为培训开讲“第一课”。吴家丽表示,通过试管苗和原原种繁育,可创新培育优质魔芋种苗(种芋),解决种性退化、病害严重等现状,提高魔芋组培扩繁系数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种植效益。

近年来,贵州魔芋产业发展快速,原因之一正是坚持立足本地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贵州安顺魔芋小哥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小进和贵州永越魔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永,便是其中代表。

陈小进结合自身种植经验,围绕选种、小型微耕机种植技术应用、田间管理技术等方面,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实操教学。王德永则系统分析花魔芋、白魔芋、杂交魔芋、珠芽魔芋等品种特性,结合气候特点、土壤成分,现场教授选种技巧。

来自遵义市的种植户林德祥是魔芋行业“新兵”。“今天的培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实操,令我受益匪浅。”林德祥之前在山东发展,去年回到贵州后,经多番考察,最终选定魔芋作为发展方向。他表示,现场学习让自己吃下了“定心丸”,对未来充满信心。

当天下午,学员们还走进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银山村的贵州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实地观摩“魔芋高密度+机械开沟(培土)+植保无人机防控病虫害”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同时,在新品种试验基地,学员还深入了解不同品种的优劣势和田间表现。

参加培训的不乏年轻面孔。来自湖北恩施的年轻小伙曾耀,在家乡种植魔芋600余亩,是当地产业带头人。曾耀表示,创业之初便与贵州魔芋种植企业深度合作,引进贵州种植模式,亩产提升了20%左右。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从2000亩产业示范基地到带动农户3万户,推广种植10万亩……锁才邦将毕节市威宁自治县“麻乍模式”的成功归结为:技术示范+市场引领。

“魔芋种植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占中国90%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的花魔芋,长期受到软腐病、白绢病等病害困扰,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支撑,制约产业发展。”锁才邦说。

为破解这一技术难题,从2014年起,贵州魔芋首席专家,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魔芋研究室主任、贵州省果蔬行业协会魔芋分会会长丁海兵牵头,联合毕节市中药研究所、威宁自治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集成了“高海拔区域魔芋保墒增温避雨控草技术”“种芋包衣技术”“魔芋防治补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生态控草技术”等成果,为当地魔芋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10年间,贵州魔芋种植成功率从20%至30%提高到现在50%至60%,由团队指导的区域实现80%至90%。

“希望通过搭建产业技术培训平台,实现技术的快速复制推广,让贵州成为全国魔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策源地。”丁海兵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单向的技术输出,更是一场行业的双向交流。通过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让贵州企业了解全国产业发展动态,也为产业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实验样本。(何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