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2025-09-05 10:18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夏思睿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西藏发展有自身特点,要从实际出发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西藏林芝波密县,“冰川、桃花、藏文化”,吸引数百万游客纷至沓来;日喀则江孜县,青稞变身几十种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1.48亿元……去年,西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65年的155倍,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5年的199倍。雪域高原从基础设施、民生保障到公共服务,一系列瓶颈问题得到极大改善,高质量发展具备了更多有利条件,60年巨变铺垫光明前景。

曾经,西藏这片耸立在世界屋脊之上的土地,被视为难以逾越的发展天堑。但高海拔也可以转化为产业发展势能。放眼我国区域经济版图,沿着第二、三级阶梯“拾级而上”,视角也随之抬升:甘肃生产的高原夏菜,填补了同期东南沿海地区的蔬菜供应缺口;青海龙羊峡水库,雪山融水滋养冷水鱼这一“热产业”。西藏同样具备这些优势,河谷农区、高山草甸、湿地湖泊等独特的资源禀赋,为西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竞争力的潜力空间。今年6月,西藏首个大规模智算中心已正式运营,高新数字产业正成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打开新视野,抓好人无我有的特色,突出差异化、错位化,传统的价值洼地也能变成产业发展的高地。

毋庸讳言,西藏海拔高、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物流成本偏高,产业发展在基础设施、主体培育、产销对接等方面短板困难较为突出。因地制宜补短板、强弱项,才能让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要持续发挥好对口支援、定点帮扶等力量,为高原地区引入人才、资金、科技等更多现代生产要素,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深度融入国内外大市场。在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针对白绒山羊养殖零散粗放的情况,河北援藏工作队帮助开展种群扩繁提升,建设绒毛品鉴暨拍卖中心,让好羊绒卖出了好价钱。

良好生态是西藏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绿色、有机已经成为青稞、牦牛等“藏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要继续擦亮。西藏生态本底脆弱,“污染一旦出现,金饭碗就丢掉了”。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把大保护放在首位,体现的正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从一开始就要加强布局谋划,在项目引进、资源开发等方面严守生态底线红线,通过强化制度约束、优化补偿机制等方式,牢牢守住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极高的海拔,极广的面积,“地球第三极”更蕴藏极大发展潜能。立足资源禀赋、加大统筹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定将为西藏乡村全面振兴、百姓增收致富注入强劲动能。(郁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