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5-09-22 14:50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一战略的推进,始终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根本依托——在筑牢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观向更广义的食物安全观转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然而仍面临不少现实问题与挑战。在此背景下,结合工作实际中的具体案例开展食品安全课程至关重要,不仅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食品安全知识与检测技术,更能有效培育其食品安全意识,为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厚植根基。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的一项有效教学手段,传统的食品安全教学以教师单方面地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习过程相对来说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法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让抽象的食品安全理论知识具象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案例教学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锻炼了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为食品安全领域培养出更多实用型的专业人才。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思想和观念的更新,是新的课程教学改革,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隐藏在不同食品安全事件后面的一般规律、处理原则及应对方法,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这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选取适合的教学案例,提高食品安全课程的趣味性

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关于理论知识的部分通常较为枯燥,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师选取的案例在符合课程内容的同时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案例,这样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案例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食品安全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的趣味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在案例中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例如,教师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可以选择食品添加剂相关的案例,现代社会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合理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但是违规使用的现象也会有发生。2024年12月,某食品厂生产的“素虾鱼蛋”调味面制品甜蜜素不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当事人分别于2024年1月30日、8月5日,因生产经营标签不符合法律规定、生产经营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等违法行为被行政处罚。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构成生产经营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的违法行为,在分析该案例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功能以及国家对其使用范围和剂量的严格规定,然后分析该案例中的食品添加剂是色素、防腐剂还是甜味剂?其超剂量使用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怎样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学生可以认识到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重要性,而且学生还能够学习到如何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以及监管部如何对违规使用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增强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对食品添加剂正确使用和监管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发挥食品安全课程的实用性

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可以让学生对案例及案例反映出来的问题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可以充分发挥食品安全课程的实用性。课堂的组织形式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在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分析案例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现实案例,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分析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食品安全学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案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问题表象上,而是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找到问题的本质,学生能够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培养出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在食品安全领域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食品安全课程中关于食品微生物相关的部分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个因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变质的案例,2024年10月,某公司生产的肉松味沙拉夹心卷蛋糕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教师可以提前将这个案例材料发放给学生并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案例讨论中,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通过这样的互动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案例,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挥食品安全课程的实用性。

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促进食品安全课程的效率性

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开展教学评价主要在于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食品安全课程的学习。良好的评价机制和方法是促进食品安全课程教学效率性的保障,案例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从多角度,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评价,以便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评价不仅看重最终成果,更注重过程中的思考与探索,教师要通过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提升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次数和发言质量等因素来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写案例分析报告,对报告的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考试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与案例相关的题目,考查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后,应及时将反馈信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促进食品安全课程的效率性。

综上所述,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利用食品安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以及注重教学评价与反馈,可以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安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学生接受食品安全科学知识的方式由被动灌输转为主动探索,教学方式也从传统单一教学方法转变为互动式教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策略,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林娟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