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吴帆 记者程家武)“阿姨,‘光盘’兑一杯酸梅汤!”在安徽省枞阳县“云南酸汤火锅店”,三年级学生夏柠抢着将餐盘指给服务员看。此刻,邻桌服务员王琴正麻利地将剩菜打包入盒——这是铜陵市枞阳县市场监管局“三小”治理模式推广后,城乡餐饮门店的普遍画面。
近年来,铜陵市枞阳县以“小份菜”破题浪费困局、“轻准入”赋能小微主体、“导向监管”贯通治理闭环 ,探索出县域反餐饮浪费的特色路径,推动餐桌文明从理念倡导迈向机制化实践。
小微餐饮轻装发力,破解成本转嫁困局。通过“一照多址”备案管理和包容期柔性执法,降低小微餐饮入市门槛。近两年新增的430家餐饮主体中,轻资产社区食堂、小吃铺占比达72%,小微主体开办成本平均年省3800元。这类“人均20-30元”的亲民餐饮贡献了县域43%的餐饮流量,从源头缓解了“高价菜倒逼浪费”的难题。
小份菜激活供给革命,分层覆盖关键场景。针对餐饮单位、食堂、外卖平台差异风险,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周等活动开展上门反餐饮浪费宣传,免费发放制止餐饮浪费桌贴、摆台等宣传材料700余份,节点化宣教覆盖5000人次。将反浪费标识张贴、点餐提醒纳入日常检查,压实经营者提示义务。指导200余家外卖商家明示食品重量、设置小份专区,带动美团平台小份菜订单年增340%。
小举措织密监管闭环,构建社会共治生态。将制止餐饮浪费深度融入日常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清单和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督导清单,986名包保干部实施网格化监管,聚焦“是否诱导超量点餐”等核心问题,累计检查1828家次,查处浪费行为16起并责令整改。同时借力社会动员,千余张餐桌统一配置公筷公勺,方言版反浪费短视频线上点击量破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