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大兴安岭地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2024-12-06 14:53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徐露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志辉)大兴安岭地区行署食安办报送的“多元融合促共治 凝心聚力谱新篇”大兴安岭地区行署食安办打造“四新”模式开创食品安全共治新格局案例被中国食品安全报评为2024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创新案例。这一殊荣不仅彰显了大兴安岭地区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卓越成就,也标志着大兴安岭地区在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行署食安办以构建“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各界参与、社会监督”体系为目标,集束各方力量,坚持在新格局中开拓,在新动能上蓄势,在新秩序上发力,在新途径上延伸,着力打造“四新”模式,以“小切口”推动食安“大共治”。

1733468382836976.png

培训现场  图片来源:大兴安岭地区市场监管局

健全和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工作机制。地委、行署坚持高位推动、分级落实、强化督导,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巡察监督、跟踪督办、平安建设、绩效考核及人大重要监督内容。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纳入各级党校培训课程,对在全区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53名包保干部授予“包保干部示范员”光荣称号。聚焦整治“校园餐”突出问题,市场监管与教育部门联合为校园食品安全再加码,切实提升学校食堂安全管理水平。在新林区率先实现公立学校、幼儿园食堂等集中供餐单位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全覆盖,得到地委行署主要领导高度肯定,批示全区各地借鉴推广。

搭建地、市、县三级食品安全志愿者服务平台,全区上下联动同步举行“食品安全志愿者服务启动仪式”,组建500余人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队,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外卖骑手等各界人士担任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在食品安全工作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成立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汇聚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社会治理,深入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蓝马甲在行动”活动7次,让食品安全知识在街头巷尾“传起来”。

创新宣传模式,让食品安全宣传走“新”更入“心”。开展常态化“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群众代表等各界人士走进检测机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零距离感受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坚持“小切口”切入,精准满足部分文化程度不高经营者需求,编辑制作食品经营主体“自律歌”海报,“自律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对进货查验、食品储存、保质期限、健康管理及“三防”要求等内容进行生动解读,为推动“三边”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食安办以荣获“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创新案例奖项作为鼓励和鞭策,将更加致力于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力推动多元融合共治,激励更多社会力量担当作为,笃行不怠,共同守护好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努力让兴安食安监管“强”起来、食安声音“响”起来、食安形象“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