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朱九根 记者张坤)作为素有“赣中粮仓”美誉的农业大县,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扎实的农业基础,在绿色农业发展道路上再获突破。2023年12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正式批准该县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如今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不仅筑牢了粮食安全防线,更走出了一条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吉水县地处江西腹地,赣江中游,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绿色水稻种植提供了坚实基础。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9℃,降水量1659.7毫米,无霜期超290天,森林覆盖率达63.02%,大气质量、主要河流断面水质均达优质标准,且县域内无工矿企业污染源,肥沃的土地与洁净的生态,成为绿色水稻生长的“天然沃土”。此次创建的基地覆盖18个乡镇、250个村,涉及22230户农户,总面积达15万余亩,占县域耕地总面积的19.8%,规模与覆盖面均位居区域前列。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吉水县政府将基地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抓手,通过七大体系建设,构建起全链条、高标准的绿色水稻生产管理网络。在组织管理上,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整合产业化、绿色防控等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配备专职人员统筹日常工作,形成“县—乡—村—户”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在生态保护方面,推广绿肥与水稻轮作技术提升土壤肥力,环保部门按月监测基地空气、地表水,委托专业机构检测产地环境,确保种植环境符合绿色标准;生产管理中,推行“五统一”模式,统一选用中早35、井冈软粘等优质良种(良种覆盖率超99%)、统一发放生产手册、统一设立投入品专供点、统一开展技术培训与田间记录、统一对接企业实现机械收割烘干,从种到收全程把控质量;同时,强化投入品监管,每个乡镇配备质量协管员,每年开展不少于3次监督检查,结合专家培训、科技宣传构建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并通过出台奖补政策、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推动产业化经营水平升级。
一系列扎实举措换来了丰硕成果。在质量安全上,基地稻谷经省、市、县多级抽检18批次,均未出现农残、重金属超标,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效益方面,2024年基地稻谷平均亩产达415.13公斤,较2023年亩增产17.59公斤,按市场价计算亩增收43.9元,7.38万亩订单水稻让农户增收1300万元,企业生产的绿色大米因品质优势,较普通大米溢价明显,实现增效4760万元;产业化发展上,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强化,农企关系更加稳定,加工、储运等龙头企业入驻带动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吉水大米”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为县域农业增效、粮农增收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