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刘洪宇 袁梦葳 记者程伯全)为进一步提高食品流动售货车的监管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村地区食品安全风险。近日,仪陇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食品流动售货车专项治理。
检查现场 图片来源:仪陇县市场监管局
检查现场 图片来源:仪陇县市场监管局
多方联动,强化源头监管
协同乡镇(街道)和社区对全县农(集)贸市场、商超、商业步行街周边的食品流动售货车进行全面摸排登记,由属地乡镇(街道)对符合条件的食品流动售货车从业人员发放“食品摊贩备案证”,对不符合条件的给予办证指导,确保应办尽办。结合属地备案信息,仪陇县市场监管局还建立食品流动售货车监管台账,实行“属地管理、一次登记、县域通用”,通过备案登记,准确掌握全县食品流动售货车基础数据,加强源头管控。
多维治理,强化常态监管
在建立备案登记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日常监督检查和定期巡查抽查,并强化结果处理,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严惩,形成常态化、精细化监管机制。核验主体资质,要求从业人员现场出示“食品摊贩备案证”和“健康证”,未取得证照的和证照过期的责令其立即改正。严查食品质量,根据预包装食品、农产品、散装食品、现场制售等类别开展分类检查,细致检查有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加工、储存条件是否达标,食品进货查验记录、索证索票情况,杜绝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的流通。强化监督抽检,将食品流动售货车纳入年度抽检计划,重点检测肉制品、食用油等重点品类,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做好闭环管理并追溯源头。
多元共治,强化长效监管
推动构建部门监管、商户自律、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由仪陇县市场监管局牵头,会同城管、交通运输、卫健等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依据各自的职权和监管职能,实现监管信息共享、许可事项互认、违法信息互通。组织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储存、加工、留样等实操技能,提升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通过辨识假冒伪劣食品、典型案例宣讲、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提升公众辨别能力和维权意识,建立流动食品投诉举报快处机制,从受理到处理到反馈提前提级办理,通过公众监督倒逼从业人员规范经营行为。
本次专项治理,共摸排登记食品流动售货车165个,发现处置问题29个,补发备案登记21个,发放宣传资料160余份。下一步,仪陇县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推动监管重心下沉,突出农村地区等重点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治理,不断净化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