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季、雨季来临,气温升高、湿度加大,食物更容易腐败变质,食品安全风险也随之上升。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发生,都江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以下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一、消费者选购食品要细心
1.购买食品时,请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经营单位。(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小经营店备案证)
2.认真查验商品
一是看商品包装,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密封包装有无鼓胀或漏气现象。
二是查看食品标签,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并注意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不要购买“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
三是尽量避免购买颜色过于鲜艳或过于暗淡的食品,此类食品可能添加了过多的色素或防腐剂。
3.正确保存储藏
对于有储藏温度要求的食品收货要及时按照说明的储藏条件保存,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生鲜肉类、海鲜等易腐食材需冷藏/冷冻保存,购买后及时回家处理,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4.外出就餐请注意
消费者外出就餐要慎重选择就餐场所,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较好、工作人员服帽佩戴整齐的餐厅。就餐时注意查看食物是否烧熟烤透、食材是否新鲜。外卖点餐收餐时要检查包装封签、菜品温度色泽味道,确保饮食安全。
二、注意防范致病菌污染
1.沙门氏菌,容易污染肉、禽、蛋、奶及其制品,感染后会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2.大肠杆菌,容易污染生肉、蛋制品、海鲜、蔬菜、水果、冷荤凉菜等冷食类食品,感染后会出现腹痛、腹泻。
3.椰毒假单胞菌,容易污染高温高湿环境下发酵的米粉、河粉、凉皮、玉米面、薯类等淀粉类制品,以及久泡的木耳、银耳,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对人的肝、肾、心、脑等造成损害。
4.李斯特菌,它耐受低温环境,常潜伏于冰箱里的食品中,感染后会发热、肌肉酸痛,严重者导致脑膜炎或败血症。
5.产气荚膜梭菌,容易在肉类及其制品反复加热降温过程中滋生,感染后会引起腹痛、腹泻、胀气等症状。
6.蜡样芽孢杆菌,容易污染在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米饭、炒饭、隔夜剩饭,食用后引起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时影响人体免疫力,破坏肝脏细胞。
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请牢记
1.注重人员健康管理
确保员工持有有效健康证,餐饮服务经营单位每日开展晨检并记录情况,不安排“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以及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人员等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患者上岗。定期开展员工培训,要求员工穿戴洁净的工作衣帽,保持良好个人卫生。
2.严把食材采购关
选择正规供应商,查验供货方的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及产品检验报告,留存进货凭证、检验报告等,实现食材溯源。避免采购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河豚等高风险食材以及变质或过期食品。加强防尘防蝇防鼠,守护食品纯净。
3.做好食品原料贮存、防止交叉感染
科学分类储存食材,做到生熟分开、干湿分离、先进先出。严格控制食材贮存温湿度,防止食材变质。定期清理库存和检查设备,做好清洁与消杀工作。
4.规范加工制作过程
食材泡发要注意时间,食品处理要清洗彻底。刀具、砧板等用具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烹饪时务必烧熟煮透,凉菜在专间或专区制作,做好的餐品在常温下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如有违法行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依法依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