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蒋云凤 记者程伯全)近日,记者从中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为持续促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体责任有效落实,提升辖区内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中江县市场监管局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动态确定食品生产企业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督管理,旨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强化信息整合。中江县市场监管局首先着手于构建全面的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该档案不仅涵盖了企业的基本信息,如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等,更重要的是,它将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历史违规行为、消费者投诉记录以及第三方评估结果等关键数据进行了收集。这一举措实现了食品安全信息的全面化、可追溯化,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差异化监管奠定了坚实基础。
动态确定风险等级,坚持精准施策。基于建立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中江县市场监管局按照《四川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信用风险分级监管办法》的要求,动态确定每家食品生产企业的风险等级,目前中江辖区共78家食品生产企业,其中A级风险企业17家,B级风险企业43家,C级风险企业9家,D级风险企业6家,3家新办企业暂未评级。风险评估过程综合考虑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型、历史违规记录、消费者反馈等多个维度,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通过这一机制,监管部门能够迅速识别出高风险企业和低风险企业,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监管策略,实现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施差异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中江县市场监管局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了差异化的监督管理措施。对于高风险企业,增加了现场检查频次,加大了产品抽检力度,同时组织专项培训和指导,帮助企业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而对于低风险企业,则在保证基本监管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检查次数,鼓励企业自我提升,形成正向激励机制。这种差异化的监管方式,既保证了监管的有效性,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提高了监管效率和企业满意度。
“自实施该监管模式以来,全县食品生产企业的整体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高风险企业的数量和比例明显下降。同时,该模式还促进了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激发了企业主动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积极性。这一创新实践,旨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精准度和效能,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积极贡献。”中江县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