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绍兴越城区落实校园集配企业食品安全体系闭环管理

2024-11-05 09:3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连待待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董晓琳 记者 王正心) 今年以来,绍兴市越城区市场监管局积极构建责任清晰、链路完整、安全可控的学校食材配送新形态,助力培育省级“阳光集配”企业,以点带面提升全区校园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水平。目前,该区共有3家校园集配企业完成改造升级,2家进入省级“阳光集配”企业培育名单。

健全机制 高标准打造食安管理新体系

建立标准促规范。该局食品流通科参与制定《绍兴市学校食材集中配送企业食品安全体系检查评价表》,围绕校园食材配送工作全链条、关键控制点,制定包含经营资质、制度与人员管理、场所与设备设施、进货查验、食品检测、食品贮存、食品配送、管理加分项、一票否决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体系检查评价表,强化过程管控,也为监管提供评价依据。参与制定《学校食材集中配送企业食品安全操作指南》,重点整理14项快检室常规设备、5类常规检测项目5种和6类推荐检测项目清单,进一步明确供应学校食材质量标准。

双检覆盖促质效。该区结合全区往年定量抽检、第三方快检工作中反映的风险点,根据食品季节性特点、社会舆情等情况,每年将三家校园集配企业纳入抽检必检名单,尚未检出不合格食品。今年将三家校园集配企业纳入第三方快检这项民生工程,指导检查机构开展以发现问题为目标的靶向性快检工作,帮助企业严选食材。今年以来,配送单位第三方快检4106批次,检出阳性2批次,销毁阳性产品13.2kg。

定期培训促提升。该局靠前组织召开新法新规宣贯会,要求校园集配单位学深悟透并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的相关要求。邀请快检技术工程师为校园集配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员、检测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快检实操技能等专业培训,提高检测员综合素质。举办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会,会后校园集配企业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现场通过浙食链手机端参加监督抽查考核,均以高分通过。

三位一体 全方位推进阳光工程再提升

以数字化革新为重点,强化硬件支撑。该局积极推进3家配送企业按照阳光集配要求,分拣车间、分割车间、检测室、冷库、仓储车间和车辆消毒区域等重点区域增加了AI抓拍功能。配送车辆均安装GPS定位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查询行车轨迹及视频,在冷库、冷柜、配送车辆增设温湿度物联感知设备,数据均接入到市场监督部门,实现了学校食材集中配送关键环节可视化、透明化。

以自查自检为核心,确保食材安全。对照评价计分表,开展多轮指导帮扶和规范化建设现场评价,助力企业健全制度机制、完善风险管控清单、规范实验室快检要求,根据现场评价指出的问题要求三家集配单位限期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并开展回头看检查确保扣分项闭环。督导企业改造升级快检实验室,增设检测设备、检测项目,提高胶体金比重,规范检测和留样过程,确保校园食材检测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阳光化操作。今年以来配送单位已自检69009批次,检出阳性1批次,销毁阳性产品3.25kg。

以试点培育为动力,树立业内标杆。作为“阳光配送”试点单位,浙江伊贤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来在食品安全、食材配送、环境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在业内有良好口碑,该局通过实地检查规范阳光配送全流程、上门指导优化食品安全各项管理制度、多次督导企业软硬件改造升级等工作积极打造高标准、可推广的观摩点,圆满完成校园食材“阳光配送”建设推进会。通过观摩扩大交流,听取来自监管方、服务对象、合作商等意见建议,有助于以点带面提升全区校园集配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数字赋能 多维度深化信息交互

聚焦源头,拓展应用场景。校园配送企业作为数字化追溯的重点主体,围绕豇豆、芹菜、猪肉、牛肉、牛蛙、乌鳢、大口黑鲈、预包装豆腐、巴氏杀菌乳等重点品种,实现校园配送食材“一码溯源”“批批检测”,推动溯源码生产企业、农批市场、校园配送企业到学校食堂等多场景流转成链。该区3家校园配送企业已实现“浙食链”应用全覆盖,流转下游数十家学校食堂。

数据共享,强化互联应用。配送学校食材的经检测合格后第一时间上传二期快检系统平台,做到检测报告随同食材同步送达学校,并上传校园众食安云守护平台。协调企业自有系统与校园众食安云守护系统、“浙食链”系统打通接口实现数据衔接和互通。

勠力同心,众擎易举。今年在多方努力下,该局完成了浙江伊贤食品有限公司和绍兴越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家省级“阳光集配”培育,明年将积极助推绍兴锦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高分通过,实现全区校园食材配送企业“阳光集配”全覆盖,构筑校园食品安全防火墙,撑起师生健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