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潘亮亮 记者王正心) 农村地区曾是小作坊乱象、山寨食品、“三无”产品的聚集地。为守护乡村百姓的餐桌安全,台州市近年来以雷霆之势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凝聚多方合力,打响了一场守护“舌尖安全”的攻坚战。
数智监管精准发力,筑牢安全防线。 面对农村食品安全的复杂形势,台州以“数字大脑”精准锁定风险源头。依托“浙食链”智慧监管平台和“云听”投诉举报系统,监管部门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研判,精准锁定原料污染、制假售假等违法线索,并据此组织监督抽检3461批次,让问题食品无处遁形。同时,以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食品业态整体水平,制定《食品小作坊5S现场管理指南》地方标准,推动建成93家5S规范小作坊、102个农村家宴“放心厨房”以及2558家规范化农村食品经营店,为食品安全筑起坚实根基。
铁腕执法凝聚合力,形成高压震慑。 整治行动中,台州强化行刑衔接,打出执法组合拳。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机关搭建“食安警务协作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重大案件100%提前介入。全市范围开展联合执法23次,查办涉刑案件3起,以零容忍态度严惩违法行为。天台县重点瞄准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及欺诈误导消费行为,开展靶向抽检和胶体金快检1183批次,对检出的25批次问题食品全部追溯查处、闭环处置,立案17起,形成强大震慑力。路桥区则直击无照经营顽疾,通过“证照规范攻坚行动”和“主体登记+智慧监管”双轨机制,实现农村集聚点持照亮照、肉类产品“浙食链”无纸化溯源三个100%,扫清监管盲区。
社会共治下沉资源,激活长效动能。 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离不开全民参与。台州创新组建128人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实现隐患整改率100%;更发挥新业态优势,聘请120名外卖骑手担任“食安哨兵”,化身流动的移动探头,织就一张无处不在的社会监督网络。路桥区推动检测资源直达基层末梢,实现16家农贸市场胶体金快检设备全覆盖,检测项目扩至15项;开展“你点我检进乡村”活动8场,节庆快检83批次,拦截问题食品2批次;并通过“检测大比武”培养农村快检能手20名,将准确率提至100%。天台县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扫街清户发放告知书531户次,并在农村集市开展沉浸式科普,现场答疑解惑50余人次,让食品安全意识深植民心。
“现在买年货,先看有没有浙食链二维码,小店里也亮堂干净,吃得放心多了!”一位村民的朴素心声,正是台州这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最温暖的注脚。从数字赋能到铁腕清患,从单一监管到全民共治,台州正以扎实行动,为全省乃至全国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书写着鲜活的地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