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詹丰瑞 孙涛)昨日,一位大爷拉着湖北蕲春县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护士长张静的手说:“现在在镇上就能做好透析护理,省了不少事啊!你们真是把好事做到了我们心坎里。”
在湖北蕲春县的乡镇村落里,不少肾病患者曾为看病发愁,往返县城医院路远耗时,基层护理又不能跟跟上。
如今,这样的担忧正在减少。这背后,离不开湖北蕲春县人民医院肾病内科护士长张静和她的团队——用脚丈量需求,用专业搭建桥梁,将党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日常,把优质护理资源“沉”到基层,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规范、放心的服务。
走进医院大门,摸清基层“急难愁盼”。很多患者住在村里,去县城一趟不容易,基层护理能力跟上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能真正的得到提升。这是张静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摸清基层的“痛点”,她带着专科护理团队,一次次走进乡镇卫生院现场,聊需求、访患者,仔细查看基层护理的操作流程、环境管理。和乡镇医院护士拉家常,听她们在实际工作遇到的难题。问问大家最担心哪些护理问题,最需要什么帮助。一圈走下来,问题摸得透透的。基层在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护理、护士分层管理、护士文书规范等方面,都有不少“卡脖子”的地方。
搭平台、传技术,把“妙招” 送到基层。“发现问题,就得想办法解决问题。张静带着团队动起了脑筋。她依托县护理质控分中心平台,一次次向上级争取支持,策划多场“护理质控下基层”活动。
护理专家来了,专科团队来了,手把手操作,现场示范查房,针对性开讲——从护士文书怎么写,到复杂病例怎么管,基层护士有什么疑问,现场就能问,当场就能学。
“给鱼不如给渔,得帮基层培养‘带不走’的专家。”作为血液透析县质控中心委员张静,牵头设计了“血液透析室护理核心能力提升计划”,乡镇护士来县医院跟班学习,实打实练技能;建微信群随时答疑,遇到难题拍个照、发段视频,县医院专家秒回复;定期去基层“回头看”,现场纠错、巩固提升。 如今,不少乡镇护士能独立处理常见护理问题。就像蕲春县第二人民医院的护理团队,已能规范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维护、血管通路护理,并发症早识别也越来越熟练。
一把尺子量到底,县乡护理“齐步走”。“护理不能凭感觉,得有标准、有规范。”张静深知,同质化管理是提升基层护理的关键。
她带着基层护士一起学标准:护理质控中心的操作流程、质量评价标准,逐条解读、反复演练,确保人人懂、个个会;她盯着数据抓改进,指导乡镇卫生院规范收集护理数据,定期分析问题、调整方案,让全县护理质量像“螺旋”一样持续上升。
变化看得见,乡亲们心里暖。如今的蕲春县域护理,悄悄发生着这些变化:基层护士更自信了,以前不敢处理的问题,现在能稳稳应对;患者少跑腿了,在家门口就能做规范护理,不用来回折腾;服务更统一了,不管在县城还是乡镇,护理标准一个样,看病更放心。
从县城到乡镇,从医院到村落,张静用专业和坚持,织密了一张覆盖县域的护理“服务网”。这张网里,有基层护士能力的提升,更有乡亲们实实在在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