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 张毓顺)天佑德青稞酒的实践表明,地理标志保护绝非简单的商标注册,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通过“标准固化工艺、技术监控过程、追溯保障透明、生态优化源头”,将独特的风味遗产转化为稳定、可靠、安全的现代食品产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种以地标为纽带,串联起兴农与食安的产业发展模式,为我国众多特色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青稞样本”。
当食品安全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当乡村振兴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蓝图,如何找到一条既能保障食品品质与安全,又能驱动区域经济发展、赋能农民增收的可持续路径?这成为横亘在众多特色农产品产业面前的共同课题。青海天佑德青稞酒公司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颇具启示性的样本。该公司以“互助青稞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核心支点,撬动了一场覆盖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构建起一个“安全为基、品质为魂、责任为本”的良性发展生态,探索出一条风味、风险防控与富民效益协同共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地标保护: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火墙”与“信誉池”
地理标志,其核心在于“真”。这个“真”,既是产地真实、工艺正宗,更是品质稳定、安全可靠。“地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不可复制的‘风土’,而这‘风土’本身就包含了原料、工艺和环境的特定性,这是食品安全最天然的屏障。”天佑德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天佑德的战略版图中,地理标志保护绝非一块简单的“金字招牌”,而是构筑食品安全体系的第一道,也是最坚实的一道“防火墙”。

从2005年获批使用专用标志,到2023年“互助青稞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揭牌,天佑德推动地标保护从企业自律走向产区共治。目前互助县已有20家企业获得授权,这不仅意味着品牌价值的共享,更意味着一套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在产区内的强制推行。它从根本上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的生存空间,通过产区内部的品牌信誉捆绑,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安全自律机制。消费者认准地理标志,购买的不仅是一瓶风味独特的青稞酒,更是一份来自特定产区、受严格监管的安全承诺。
标准引领与智慧溯源:为传统食品安全装上“数据引擎”
传统食品的魅力在于其独特工艺,但其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则在于工艺的模糊性与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天佑德的破题之道,在于用现代标准为传统技艺“精准画像”,用智慧溯源为食品安全“全程护航”。
公司主导发布《青稞香型白酒》团体标准,参与制定10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并推出《青稞酒技术标准体系白皮书》。这一系列举措,将依赖老师傅“口传心授”的经验,转化为一系列清晰、严谨、可量化的技术参数和质量安全指标,使传统酿造实现了从“技艺”到“科学”的跨越。

在此基础上,以GB/T19331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为核心,公司建立了从“一粒青稞到一滴美酒”的全过程质量追溯体系。更重要的是,公司依托“中国CNAS认证实验室”的技术权威性,不仅为自己产品的安全把关,更主动向行业开放,为12家兄弟酒企提供免费全面检验服务。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整个青稞酒产区的质量安全基线,将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在产区内部消化、解决,体现了龙头企业的行业担当。
科技赋能与智慧酿造:打造食品安全管理的“透明工厂”
在天佑德的工厂里,食品安全管理是“看得见”的。公司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将风险管控的关口前移,实现从“事后检验”到“过程干预”的转变。
自主研发的“曲房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如同一位永不疲倦的“国家级酿酒师”,24小时精准调控酿酒核心环节的微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障了风味与安全的前提。“微机勾调系统”则确保了数百万瓶产品风味的绝对一致与安全指标的绝对稳定。在营销端,“拳王争霸AI小程序”、AI虚拟人物“李灵儿”等创新应用,在增强互动的同时,也成为传递品牌安全、透明理念的新窗口。这种“透明化”的智慧酿造,不仅提升了效率,更构建了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安全信任。通过“工业+旅游”融合,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亲历酿造过程,亲眼见证一瓶青稞酒如何在高标准、严控制的洁净环境中诞生,这本身就是一场最生动、最有力的食品安全公开课。
产业链协同:编织“从农田到餐桌”的共生安全网
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更是基于良好产业生态“协同出来”的。天佑德推行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保底价+市场浮动价”的订单农业,既保障了农民收益,更从源头锁定了优质、可控的青稞原料。这种联动模式,是一种深度的利益捆绑,更是一种前置的风险管理。公司与青海省贵南草业、浩门农场等大型种植基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以“保底价+市场浮动价”确保青稞原料的优质优价。这不仅保障了种植户的收益,更从源头激励了绿色、规范的种植方式,锁定了安全、可控的原料品质。全球最大的青稞储存基地(库容7.4万吨)的建成,不仅在战略上保障了原料供应,更在应对自然灾害、平抑市场波动、确保食品安全供给方面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在资源循环利用端,公司每年向互助周边乡镇低价提供数万吨酒糟,支持800余家养殖户,形成了“酿酒-饲料-养殖”的绿色循环。而对青稞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如青稞精华面膜、护手霜等,则在拓宽产业边界的同时,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构建了环境友好的绿色安全生产体系。
社会责任:食品安全与产业兴旺的最终归宿
一个将社会责任融入血脉的企业,其生产的食品必然更具安全温度。天佑德将企业的成长深深扎根于青海大地,其社会责任实践与食品安全、产业兴旺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首先,社会责任体现在“经济赋能”上。在“经济赋能”方面,企业表现尤为突出。截至2024年,公司累计销售收入超150亿元,缴纳税金约50亿元,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其产业链还带动了青稞种植、物流运输、包装印刷等关联产业发展,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2023年荣获“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称号,正是对其贡献的认可。“危急担当”则彰显了企业的价值底色。在抗震救灾中累计捐款捐物2200余万元,体现了企业与区域社会共担风雨的责任意识。

更重要的是,企业将社会责任升华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投资”。累计投入超1.6亿元支持教育事业,这不仅体现为公益善举,更是对产业未来和食品安全人才基石的前瞻布局。通过培养本土专业人才,为青稞酒产业乃至更广泛的食品行业输送具备专业素养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新生力量,从而筑牢产业长远发展的人才根基。
天佑德青稞酒的实践证明,食品安全并非孤立的检测环节,而是贯穿于从产地保护、标准制定、科技创新到产业链治理、社会责任履行的全链条系统工程。地理标志在这里扮演了“总开关”的角色,它激活了一套以“真实、透明、共生、担当”为内核的发展逻辑。这条“青稞酒之路”告诉我们,最高层级的食品安全,是一个由先进标准、硬核科技、严密体系所构筑的“信任场”。它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喝得安心;同时,它也是一个强大的“经济引擎”,让一方百姓在守护传统风土的同时,共享产业发展的红利,最终实现地标兴农、产业富农、安全惠民的宏伟蓝图。这,或许正是中国特色食品安全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在产业层面的生动实践与未来方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