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安徽农垦皖河农场 破解稻茬麦高产“密码”

2025-07-30 19:16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董梁

夏收时节,安徽农垦皖河农场三益分公司传来捷报:稻麦周年均衡增产千亩示范片稻茬小麦亩产达583.91公斤,刷新全场稻茬麦单产纪录。

2024年4月,为推进农垦“两大行动”,大面积提升稻麦周年产量水平,切实增加亩均效益,皖河农场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开展技术合作,在三益分公司设立千亩示范片,目标是周年亩产粮食达到1100公斤以上(其中稻谷700公斤以上、小麦400公斤以上)。

在小麦种植环节,农场公司引入了三轴防缠绕旋耕施肥播种一体机,实现“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全流程一体化作业。该播种机采用200匹以上大马力拖拉机牵引,能一次性完成“旋耕—播肥—播种—镇压”作业,然后使用履带式开沟机开沟,即可完成播种任务,每天播种面积达100至120亩,而常规的播种方式需要经历5次独立的农机作业才能完成播种,每天播种面积只有60至80亩。

“大马力拖拉机动力足,旋耕深度可达18厘米左右,土壤粉碎效果好,能抢住墒情。采用精量播肥播种,种子均匀播在旋平的田面上,极大提升了播种质量,出苗整齐一致,为小麦稳产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皖河农场三益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陈钢说。

据了解,在产量方面,与常规播种方式相比,亩均增产小麦120斤以上,折合增效144元。加上播种节省的成本,合计亩均增效200元以上。新机械的带动激发了农场职工种植小麦的热情,全场小麦播种面积达到4.85万亩,创历史新高。

“种地不能只靠老经验,得听专家的!”种粮大户斯登柱深有体会。2024年秋种,他采用了农场公司引进的新机械播种,并按照新技术要求开展精细化管理。今年夏收,他的小麦亩产从常年的350公斤提高到了580多公斤。

“种麦最怕积水和病害。”农场农水科技部负责人说。为了应对沿江地区多雨的天气,农场公司在水稻收割结束后及时安排挖掘机清理了中排大沟和条田沟,使畦沟、腰沟与条田沟“沟沟相通”,形成“横纵贯通、雨止田干”的排水体系,确保全田排水通畅。

农场公司党委书记徐进军说:“接下来,我们要把这套小麦高产技术模式推广到周边的社会化服务区域,带动更多农户增产增收。”(徐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