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河北省邯郸市市场监管局以“宣、管、查、建”为措施,打好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组合拳,切实保障农村群众饮食安全。
以“宣”开路,切实提升安全意识。紧紧围绕专项整治行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宣传体系。创新举办“农村食品安全知识网络公开课”,以“观邯郸”直播抖音号等融媒体为平台,深入农村地区食品超市、农贸市场、农村大集等重点场所现场讲解、线上直播,每期一个主题,分期分批推出公开课程,群众通过手机APP实时观看学习,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农家话”,精准匹配知识供给和实操需求。同时,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知识进农村、进集市、进庙会等10场次,发放《农村食品选购指南》《夏季食品安全提示函》等宣传资料1.5万份,在食品企业和各村政务公示栏张贴《禁止制售假冒伪劣食品告知书》1万张,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假冒伪劣食品识别口诀”“违法案例警示”等20篇次,全面掀起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强大舆论声势。
以“管”强责,压紧压实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包保督导责任,对全市3.4万余家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分层分级包保责任清单,确保农村食品安全出了问题能够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今年以来,对农村生产食品经营主体进行了暗访督查,发现问题整改120个。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结合农村食品市场特点,锚定整治方向、细化整治重点、明确责任分工,科学安排部署,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求企业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同时,加强培训考核,先后举办专题培训5次,培训考核农村食品从业人员1360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
以“查”清源,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全覆盖、拉网式排查整治,全面掌握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主体资质、经营类型等信息,建立“一户一档”管理台账,彻底消除监管盲区、盲点。今年以来,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049份,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1120处。全链条、全流程规范管控,针对农村食品退换货管理混乱、临期过期食品处置不规范等“顽疾”,在全市强制推行农村食品批发商代理商“退(换)货必记录、销毁必留痕”制度,让每一批问题食品可追溯,坚决斩断过期食品回流链。零容忍、出重拳严打不法,坚持“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原则,严厉打击销售过期、“三无”“山寨”等问题食品及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违规行为。截至目前,立案查处销售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等案件157起,移送公安机关1起,收缴假冒伪劣食品880.4公斤,责令停产停业1家,取缔无证生产经营31家,监督抽检4337批次,处置不合格食品24批次,有效震慑了不法分子。
以“建”固本,构建长效工作机制。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定期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势和任务,研究确定防控对策和措施,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市局统一编发了企业落实主体责任3类台账、食品“三小”明白纸、散装食品明白纸等,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长效化。推行智慧化监管,积极推行农村“明超亮店”智慧化管理,指导大名县、涉县、邱县在农村规范化食品经营店安装AI智能抓拍系统,实现对企业全流程的24小时实时监控,目前正在积极推广。大力推进规范化建设,推进农村食品规范化经营店建设,以“环境卫生好、证照公示好、索证索票好、食品质量好、接受监督好”为标准,开展对口帮扶、对标创建和督促指导,在全市已打造607家规范化农村食品经营店,打造餐饮食品安全示范街4条,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整个行业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