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功能饮料偶尔提个神可以 但拿它续命就要了命了

2025-07-30 15:49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曹译文

“困了累了来一瓶,开车熬夜来一瓶。”这是很多功能饮料的常用宣传用语。近几年,功能饮料市场发展迅速,在各大超市都很常见,很多人会认为它们比普通甜饮料更健康,也是打工人熬夜时的精神支撑。不过,也有消息称:功能饮料喝多了或引发焦虑失眠。这让很多打工人心中一颤:这是真的吗?手里的功能饮料瞬间就不香了。

那么,功能饮料到底有没有特效?平时到底该不该喝功能饮料?

喝功能饮料能提神抗疲劳?

对现代打工人来说,熬夜已经习以为常。

有的人可能觉得,虽然熬夜有害健康,但功能饮料“营养丰富”,可以在熬夜的时候来一瓶,提神醒脑,还能抗疲劳。

那这种饮料到底怎样?

根据《GB/T 10789—2015饮料通则》中的规定,功能饮料属于特殊用途饮料的一种。功能饮料不含酒精,但含有咖啡因、维生素以及牛磺酸、人参、瓜拉纳等一系列“功能成分”。

其中咖啡因能使交感神经兴奋、刺激大脑使其觉醒、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注意力、增强警觉性,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效果;牛磺酸也能起到抗疲劳的作用;其他成分也有助于减轻疲劳影响。并且,饮用功能饮料的量越大,效果越明显。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熬夜时喝功能饮料,确实可能起到一定抗疲劳的作用。

但问题来了,那代价是什么呢?

功能饮料有“副作用”吗?

功能饮料一般味道都不错,很容易让人喝多。甚至有的人会把它当做普通饮料,一瓶一瓶又一瓶,从而导致咖啡因和糖摄入过多。

首先我们来说咖啡因。

过量摄入咖啡因容易让人出现失眠、心慌、焦虑等症状,还可能让人产生依赖性。比如,今天你喝了1罐功能饮料就能活力四射,但如果经常喝,可能就需要 N+1罐才有用,这就导致咖啡因的摄入量越来越多。

有研究表明:每天饮用250毫升功能饮料,就会增加年轻成年人患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而青少年代谢咖啡因的能力比成年人弱,常喝功能饮料不仅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还会减少青少年的睡眠时间,导致睡眠障碍。

另外,过量摄入功能饮料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引起急性血管内皮障碍。有报道称:一名14岁的少年连续5天饮用功能饮料后参加跑步比赛,感觉胸痛胸部不适,心电图检查显示房颤。还有一位原本身体健康的28岁男子,在参加摩托车越野赛之前喝了7~8罐功能饮料,导致心跳骤停。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等5机构发布的《咖啡与健康的相关科学共识》中建议:普通成人每天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400毫克以内。

一般功能饮料咖啡因含量为50~504 毫克/罐或瓶。某些品牌的功能饮料虽然没在瓶身标注咖啡因含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没有咖啡因,还可能含量很高。

曾经有人对市面上的多款功能饮料进行了测评,结果发现:被测的市面上常见的6款功能饮料中,最低的咖啡因含量为41毫克,最高的达83.49毫克,含量最高的这一款瓶身并没有标注咖啡因含量。

其次,过量摄入功能饮料还会导致糖摄入过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而功能饮料一般糖含量都不低。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份测评显示:市面上常见的这6款被测功能饮料中,糖含量最低的为1.32克/罐,最高的达到了37.62克/罐,只喝一罐就超出了25克的标准。

所以,别以为功能饮料能提神醒脑还有点营养成分就肆无忌惮地喝,控制好量才能更好地利用它。

功能饮料

人人都能喝吗?

虽然喝功能饮料能让你精神回血,但不是人人都建议喝的。以下这5类人尤其要控制好量,如果感觉到不适就不要喝:

1.孕妇、哺乳期人群

大多数功能饮料的标签上都会注明孕妇和哺乳期不宜饮用,避免影响胎儿和宝宝的健康。

2.儿童、青少年

这类人群对咖啡因的代谢能力较低,过量饮用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3.胃肠疾病患者

咖啡因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会引发不适。

4.服药人群

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最好不要擅自饮用功能饮料,建议咨询医生,避免影响药效。

5.饮酒人群

不要在饮酒的同时饮用功能饮料,因为会让人兴奋到不知道自己醉了,从而喝更多的酒,增加对身体的伤害。

(科普中国 薛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