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第九食堂试营业期间推出售价999元的帝王蟹,引发热议。围绕“高校食堂该不该卖帝王蟹”,赞成者认为此举可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反对者则指出易助长攀比风气,与校园育人氛围不符。对此,校方迅速回应,相关餐饮企业已对菜品结构作出调整,力求更加丰富多元、实惠亲民,以更好契合高校食堂的基本定位。
南京大学以行动表明态度、调整方向,值得肯定!此举不仅体现对公众意见的重视,也更紧扣亲民、普惠、温暖的定位,本质上是对校园服务初心的回归。这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如何真正办好高校食堂?高校食堂能不能上“帝王蟹”?关键在于厘清其根本职能和定位。
应该看到,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多元、消费能力各异,食堂在保障基本餐饮供给的同时,适当拓展品类、创新形式,无可厚非。但也必须明确,高校食堂不同于一般社会餐饮机构,其鲜明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它的“主业”——让每一位普通学生都吃得起、吃得饱、吃得好。这不仅是餐饮供给的基本要求,更是校园公共服务应有的责任担当。也因此,始终坚持以普惠为本、多元为辅,哪怕初衷是为丰富选择,也要审慎考量是否适宜,避免盲目追逐市场热点,尤其要防止传递出与“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相悖的价值信号。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南京大学在食堂公益化、人性化运营方面已有诸多积极探索——诸如学校推出的1分钱暖心早餐、7至10元“小蓝鲸学子套餐”、0.4元与0.8元的平价素菜、甜咸两款免费汤品、1.5元阳春面与蛋炒饭广受欢迎;“深夜食堂”“你来点菜我来做”等互动服务都让人暖心。这些举措之所以备受欢迎,就在于既守住了食堂的公益底色,也展现出校园餐饮应有的温度与诚意,本身也表明了应致力的方向。
着眼于真正走进学生日常,类似创新和探索多多益善。说到底,一所大学真正的魅力,不在于能否提供稀有昂贵的菜品,而在于是否让每一位平凡学子感受到尊重与关怀。办好高校食堂,不仅关乎一餐一饭,更关乎“三全育人”理念的践行。未来,如何统筹标准化服务与个性化需求,如何平衡好菜品价格与品质,同时回应不同地域学生的饮食习惯、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等,都需要相关各方投入更多心力。(涂建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