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防伪溯源为“乳山牡蛎”铸盾 经验交流会共话地标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8-05 15:06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曹译文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刘延正) 8月1日,防伪溯源赋能乳山牡蛎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在山东省乳山市召开。此次会议以“强化品牌保护、推动产业升级”为核心,汇聚政府、企业、协会及媒体力量,共同探讨防伪溯源技术如何为乳山牡蛎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注入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

会议现场

作为威海地理标志产业的“佼佼者”,乳山牡蛎早已凭借卓越品质打响名号:年产量达50万吨,居全国县级市首位,远销日韩、东南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价值达193亿元,不仅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更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这份成绩的背后,既源于乳山“向海洋要食物”的资源禀赋,更离不开对品牌保护的持续深耕。

威海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梁明介绍说,威海近年来深入实施地理标志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已培育7件地理标志产品和65件地理标志商标,总量居全省第三。乳山牡蛎的发展正是这一战略的生动实践。今年与香港STC合作申请香港优质“正”印认证,每天数十吨乳山牡蛎供应粤港澳大湾区,防伪溯源技术已成为品牌“走出去”的重要保障,既守护了正宗品质,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乳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殷炳金阐述了地方政府在品牌保护中的实践:2021年,乳山市政府引入山东履信思源防伪技术有限公司的新型液体防伪技术,建立全国首个牡蛎防伪追溯平台,统一“乳山牡蛎”品牌形象标识,为每只牡蛎贴上“身份证明”。目前,该平台已授权备案市场主体400余家,发放防伪标签2100多万枚,实现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责任可认定、品质有保障”。这一经验先后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和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供了“乳山方案”。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朱长学表示,此次经验交流会承载着多重意义,从消费者“买得放心”的期待,到企业“品牌长青”的追求,再到地方经济“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威海作为国家海洋食品名城,乳山以一枚牡蛎做出年产值50多亿元的产业,正是“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产业优势变品牌优势”的典范。未来,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将通过深度报道讲好地理标志产品的“防伪故事”,搭建交流平台,并联合政府、协会强化舆论监督,打假扶优,为乳山牡蛎等优质品牌的长远发展持续护航。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副社长牛安春介绍,作为专注食品安全的国家级专业媒体,报社始终以“服务民生、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三十年来联动多部门搭建交流平台。通过此次会议,未来报社可以进一步整合政策、技术、市场等多方资源,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协同联动。同时,发挥媒体传播优势,讲好中国农产品品牌故事,强化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产品的认知与信任。

品牌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全链条的守护。乳山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丽杰介绍,当地通过强化日常监管执法,开展“乳山牡蛎”地标使用专项检查,依法打击侵权行为,为品牌发展筑牢“防火墙”。

乳山市牡蛎协会则从行业自律入手,成立品牌保护和产业发展专班,摸清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底数并建立数据库;同时规划建设牡蛎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及配套码头,推动产业向园区化、规模化、集约化升级。乳山市牡蛎协会秘书长刘卫国强调,自2021年9月起,协会明确“未获授权不得使用‘乳山牡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从源头规范市场秩序。

“区域公用品牌的保护,始终面临监管难、品质把控难、侵权频发等痛点。”山东外事职业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履信思源防伪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池直指核心。在他看来,破解这些难题的关键在于防伪溯源技术——通过记录品牌声誉、产品质量及全流程真实性,整合消费反馈与监管背书,倒逼生产销售环节严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最终提升业态价值与消费体验,构建健康市场环境。乳山牡蛎的实践,正是这一思路的成功验证。

我国目前已拥有9200多个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核心的区域公用品牌,这些品牌不仅承载着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成果,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农业品牌化建设的关键载体。然而,当前部分品牌仍面临证明商标使用不规范、假冒侵权现象频发等问题,既损害了消费者和从业者的合法权益,也制约了品牌价值的提升与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此,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将以推广先进防伪溯源管理经验为抓手,深入借鉴“乳山牡蛎”等成功案例的实践成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定制化技术方案与全流程指导等方式,助力更多区域公用品牌构建“有效防伪溯源技术+系统品牌保护方案”的立体化防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