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自《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实施以来,天津市西青区聚焦“能力提升、标杆引领、刚柔并济”三大方向,通过系统化培训、特色化示范、精准化监管,构建多维度推进体系。经过多年实践,辖区食品企业责任意识、管理水平与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为群众“舌尖安全”筑牢防线。
培训考核筑基:分层施教+以考促用,夯实责任认知
打破“一刀切”模式,围绕“监管端+企业端”需求差异,构建“靶向培训+热点警示+实战考核”体系,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全群体覆盖的分层培训
累计开展6期专题培训,精准匹配不同群体需求。针对80余名监管干部,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督抽查考核指南》为核心,结合“企业未配安全员处置”“风险清单不规范指导”等模拟案例,解决监管中“标准模糊、流程不清”问题;针对300余名企业总监及安全员,按业态细化教学,如为配餐单位明确“食材验收、热食保温”管控要点,为商超规范“临期食品管理、冷链溯源”标准,帮助企业将责任要求转化为实操流程。
借势热点强化警示教育
以“3・15”曝光案例为切入点,组织6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非法添加”“超范围用添加剂”等案例后果,结合辖区“糕点企业超量用甜味剂”实例,直观展示违法代价。同步邀请专家解读GB2760-2024新国标,发放《添加剂使用速查手册》,指导企业通过“查标准、核用量、建台账”规范操作,增强守法意识。
实战化专项考核
开展3次专项抽考,覆盖校外配餐、院校食堂等高危领域,考核通过率与企业信用挂钩。70%题目为场景案例题,如“配餐发现蔬菜农残超标如何处置”,要求完整提出“风险控制、整改、上报”方案。对不合格人员开展“一对一”辅导,直至达标上岗,确保关键岗位“懂业务、能履职”。
典型示范引路:多域选树+经验推广,带动整体提升
以“选树有代表性、推广有可行性”为原则,挖掘不同业态标杆,通过“经验提炼+观摩推广”,推动责任落实从“点”到“面”。
全业态筛选44家示范企业
综合规模、管理基础与消费者评价,在销售、餐饮、配餐等六大领域,选树44家示范企业。既有山姆会员店等大型商超,也有“桂顺斋”等老字号;既涵盖日均配送1.2万份餐食的配餐企业,也包括服务5000余名师生的学校食堂,确保不同业态企业都有“可学标杆”。
特色经验转化推广
深入示范企业提炼可复制模式:美赞臣、康婷生物以党建引领,将食品安全纳入支部议事日程,设立“党员示范岗”,其“党建+责任落实”经验被整理成指南,推动15家企业借鉴;山姆会员店“图文结合”检查记录,形成“检查-整改-复核”闭环,入选市级典型,组织120余家商超观摩学习,推动销售环节管理规范化率提升至92%。
重点品类实现“四个100%”
针对乳制品、肉制品等高风险品类,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组建“专家+监管骨干”帮扶组,指导企业对标整改。自查报告率、问题整改率、人员考核合格率、信息化追溯体系建成率,实现“四个100%”,消费者扫码可查“全链条溯源信息”,既规范生产,也增强消费信任。
监管帮扶兜底:指导优先+严查重处,强化责任刚性
坚持“寓监管于服务”,通过“精准帮扶解难题、严查重处守底线”,推动企业从“要我落实”转向“我要落实”。
“一对一”帮扶规范管理
组建“监管干部+专家+示范企业骨干”团队,检查企业14177户次,覆盖98%以上食品企业。指导157户企业补配安全管理人员,针对“索证索票不全”,教企业用“电子台账系统”存档;针对“储存不规范”,协助划分功能区;针对“人员管理松散”,帮企业建立“健康证提醒、岗前考核”制度,累计整改问题7157个,约谈269户次。
校园安全重点攻坚
构建“学校自查+部门检查+社会监督”模式,每学期开展3次专项检查。下达整改通知书79份,对1家整改不力的配餐企业罚款2.3万元、通报暂停配餐;约谈2家学校负责人并督促更换食堂管理团队;办理校园食品安全案件7件,罚没款25.602万元,以“严管”守护师生健康。
典型案例警示震慑
发布校园食品安全案例通报,涵盖“无证承包食堂”“使用问题原材料”“处罚到人”等类型。其中某配餐企业因未落实“日管控”,除罚款3万元外,还对总监处年收入10%罚款并禁业3年,该案例入选总局汇编。组织300余家企业“以案学法”,让企业明确“违法必受惩”,主动压实责任。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