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徐露 记者王志辉)金秋十月,稻浪鎏金。全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正上演着一派雄浑壮美的丰收美景。作为“中华大粮仓”,黑龙江创造了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的传奇,连续6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连续14年产销量居全国第一。
今年,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将再次交出沉甸甸的丰收答卷。在近期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庞海涛表示:“从农情调度看,黑龙江省粮食播种面积增加、高产玉米作物面积增加;从今年整体气象条件看,也有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七、八月份光温水匹配,粮食作物生育进程总体正常,长势良好,可以说今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嫩江农场秋收图 图片来源:嫩江农场
眼下正值秋收季节,在嫩江农场7.7万亩玉米田里,秋风拂过,泛起金色的波浪。收割机轰鸣作响,一排排玉米植株被整齐地收割,金黄的玉米籽粒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很快便装满了运粮车。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嫩江农场聚焦粮食产能提升,在提高玉米单产上下功夫,通过分层定位、定量施肥,玉米宽窄行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播种质量。夏管期间,强化田间管理,适时健身防病、追肥促熟等作业,提高抗倒伏能力,为秋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七星泡农场第二管理区的酒用红高粱收获现场,收割机穿梭在高粱地里,吞吐着沉甸甸的高粱穗,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忙碌着将收割下来的高粱穗装车,运往指定地点。空气中弥漫着高粱特有的香甜气息,记者瞬间感受到丰收的甜蜜。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眼前这块高粱地面积2233亩,两天就能完成收获和整地作业,而且品质好、产量也高,预计亩产能达到1250斤左右。”看着一辆辆满载高粱的运输车驶向远方,农场第二管理区主任黄平满脸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七星泡农场秋收图 图片来源:七星泡农场
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北大荒农业股份庆丰分公司种植大户丁晓静家的400余亩富硒优质米水稻正在收获中。在水稻还未成熟时,这批优质水稻就已被全部预订一空,俨然成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今年我这富硒水稻产量还不错,亩产在1300斤左右,目前客商的收购价格要高出普通稻米价格1毛钱,预计收入20余万元。”站在金黄的稻田里,丁晓静的手机不断响起采购商发来的信息。
丁晓静家的大米能“走俏”市场,是因为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种植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引导种植户参与到优质大米种植中,为本土特色农产品品牌“庆甄”、“庆丰火石山”提供优质原粮,既保障了品牌原粮供应的稳定,也为种植户实现增收拓宽了道路。
今年黑龙江粮食再夺大丰收,得益于黑龙江省全面落实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增产措施。在农田方面,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1.1亿亩,全国规模最大;在良种方面,今年筛选推荐适合全省不同积温带种植的主要作物主导品种135个,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在良法方面,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大垄密植栽培技术5100余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212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1600多万亩和160多万亩。同时,适时开展“一喷多促”作业1.06亿亩;在良机方面,出台优机优补政策,加快推进老旧农机更新换代,今年全省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高性能播种机等先进农机具超1.4万台(套),进一步提升了作业质量;在良制方面,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全省农村集体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1亿亩。充分发挥北大荒农垦集团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垦地合作,通过农垦带动地方,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大面积均衡生产,确保粮食增产增收。
黑龙江粮食逐年增产增收得益于政府高度重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优先把黑土地、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建好建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坚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发展绿色农业为鲜明导向,坚决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如今,龙江大地的秋收图谱正以科技为笔、以汗水为墨,在这片充满生机的黑土地上书写着现代农业的壮丽诗行。截至目前,黑龙江省粮食作物已收获7140.1万亩,其中水稻已收获1934.9万亩、玉米已收获1312.9万亩、大豆已收获3707.2万亩、杂粮杂豆已收获98.9万亩、马铃薯已收获44.8万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已收获456.6万亩。不久的将来,黑龙江会将“二十一连丰”的传奇刻入历史的年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