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明廷柱 李尚强 程华新)7月如流火,走进鄂东南阳新县,山峦叠翠,桔果飘香,鱼跃碧湖,鸟舞蓝天。放眼望去,一个个村庄如耀眼的星星点缀在碧水丹山间,村美民富产业兴,幸福生活“踏歌来”。
红色阳新,革命年代,20多万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的歌谣唱出阳新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今日阳新,仍然是兵源大县,拥有退役军人1.5万人,全县368个村(社区)先后涌现一大批优秀退役军人,立足家乡热土,不忘军人本色,持续战斗在兴村富民的“新战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7月11日,走进乡村田野,聆听三位“兵哥哥”成为“牛支书”的故事。
讲奉献、办实事,伍云根践行“孺子牛”
提起“孺子牛”,不由让人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
走进三溪镇军林村,一栋栋小洋楼错落有致,绿树红花相映成趣。这是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伍云根以“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和实干作风,书写群众满意的“军林答卷”。
“一朝入伍,军魂入骨。”42岁的伍云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拧成一股绳”,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工作态度,生动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做村民的‘牛’,村民缺什么,我们就帮村民做什么。我是‘领头雁’,又是退役军人,拥有‘双重’身份,肩负‘双重’责任,我就要带头。”伍云根说。历时5年,他从村委委员到“双副”,再到村党总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挑”出军林乡村振兴新动能。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这首“耕牛”是伍云根的座右铭。
从抗洪、抗旱、抗疫情,再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山一程,水一程,走过一程再一程,接续奋斗,绘就军林村乡村振兴“新画卷”。
老党员伍齐丁说,“昔日,农业‘望天收’,村庄‘断头路’;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驱活现代产业‘一池春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和美军林‘水木清华’。”
群众的口碑,是反映村情民意的“晴雨表”。
步入村民活动广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景醒目,乔、灌、草、花等植物群落组合搭配,层次丰富,绿意融融;篮球场、乒乓球台、健身路径……供村民健身娱乐;太阳灯、小花园、六角亭、文化长廊……点点滴滴“装饰”了军林村“脸面”,点缀了百姓的“诗与远方”,留住了百姓的“乡愁”,映照了村民的美好生活,提升了群众的“精气神”。
来到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推进‘村帮办’,村民‘少麻烦’”十分醒目。伍云根创新村干部“全程代办”,破解村民“办事远、跑腿累”难题。村委委员说:伍支书带着我们帮助村民“代办农补、社保、医保等40多个事项”,让群众“少跑腿”“零障碍”。1—6月,为村民代办帮办各类服务事项189件。
“以前,白天道路窄拉拉,晚上四处黑麻麻;现在,一条条通户水泥路通到百姓心坎上,一盏盏路灯点亮百姓幸福的生活!”村民伍齐堂说。
过去,村民出入村庄,最头疼的是道路逼仄,要是车辆相遇,苦不堪言。伍云根立足村情,不等不靠,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村容村貌“脱胎换骨”,摇身一变“美景如画。”
“村民事儿大于天,再苦再难也要干。”他与村“两委”共同创建道路提档升级3.6公里,畅通14个村民小组“微循环”,让村民“出门硬化路,抬脚就乘车”化为现实。
“心系百姓办实事,件件小事暖民心。”他与村“两委”勠力同心,定规划、筹资金、跑项目……一件接着一件干,先后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方便了村民办事;构建标准化村卫生室,解决村民“看病远”;垒筑排洪港、修复灌溉渠,建抗旱泵站、改造当家塘,“厕所革命”、村庄绿化、庭院洁化、道路“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全覆盖……让村民获得感节节攀升。
“一颗红心献给党,俯首甘当孺子牛!”伍云根的誓言,在军林回荡……
谋发展、兴产业,刘耀宏敢为“拓荒牛”
“翠绿薄荷”喜丰收,“红火日子”有奔头。
下庄村枫盛产业园脱贫户柯明贤说:“刘支书亲,村‘两委’好。我长期家门口打工,采摘中华神菊,除草、松土、施肥、管理,工作不累,一年收入3万元,好日子越过越甜!”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枫林镇军人服务站站长何一波称赞道,群众说刘耀宏是乡村振兴“兵支书”;我说他是一头沃野躬耕“拓荒牛”!他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一往无前地奋力“犁”出一片新天地……产业涌动“生态潮”,跑出下庄“加速度”。
“撂荒地变身‘金土地’,产业兴带动‘百姓富’。”下庄村党总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耀宏在《民情日志》中写道,谋发展,兴产业,聚集一袭轻翠绿、一串产业链,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薪饭碗”。
在下庄村生态产业园,一株株薄荷随风舞动,空气中弥漫着凉爽的清香。
正在除草的丁可指着产业园说:“这200亩中华神菊和薄荷,凝聚着刘支书的心血噢!”
“昔日‘荒山坡’,今朝‘药材园’。”村“两委”委员柯圣均说,刘支书引领干群开荒拓土,将200亩撂荒地种出“黄金叶”,村集体获利,老百姓增收。
“‘产业+就业’双轮驱动,家门口端稳‘增收碗’。”见证下庄村产业发展的年轻媳妇陈丽霞说,刘书记千方百计营造新产业新业态,使群众告别背井离乡的打工生活,实现从“外出打工”到“家门口就业”的转变,让村民过着“收入稳、家庭暖、幸福满”的“向往的生活”。
“发展经济抱团闯市场,解锁下庄共富新密码。”刘耀宏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推行“村‘两委’+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水果30亩、腊米60亩、蔬菜100亩、中药材200亩、稻虾共生500亩、生态“软黄金”养殖300亩、果蔬采摘园20亩、光伏发电80千瓦等“七彩田园”,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菊花朵朵笑,薄荷株株香。”一片片菊花,一株株薄荷,与远山、村庄、柏油路交织成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锦绣图”。
“刘支书送就业岗位,在村产业园打工,让我家幸福生活越过越好!”参战退役军人曹祖喜掰着指头算着,脸上盛开了“菊花”。他说,昔日种两亩稻谷,一亩红薯,一年收入不到几个钱,零花钱靠儿女发“红包”。耀宏支书劝导土地流转收“租金”、家门口打工领“薪金”、入股得利赚“红金”,一年收入3万多元。如今,想要什么,就在网上购什么,这幸福日子真甜哟!
下庄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刘高学说:“刘支书敢为天下先,勇当‘拓荒牛’,不仅让村集体经济收入由5万元跃升到2024年25万元,更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致富碗’,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挑重担、做表率,明振名甘当“老黄牛”
“还往右边移一点,好了。”排市镇后坑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明振名提示正在悬挂“黄石市红旗型党支部”奖牌的村委委员王高照,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老党员胡运财激情地说:“这两年,我听得最多的话,‘振名像是‘老黄牛’,擘画后坑‘锦绣图’;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村庄美了,生活好了’。”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让群众满意才是“硬道理”。
“军旅‘排头兵’,致富‘领头雁’。”退役军人、村委会副主任胡家颜掰着指头说,明支书在部队立功、入党、当班长,谱写“三部曲”;他退役回乡后,发展渔业300亩、生猪1000头、蛋鸭1万只、蛋鸡1.5万只,成为“四军司令”,带动明振国等8名脱贫群众常年就业增收,让35名“老弱病残”乡亲就业不出村,月薪1500-3600元。
“部队这个大熔炉锻造了我敢于负责、勇于拼搏的军人品格,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明振名坦言。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退役军人就是一个标杆。”抗洪抢险,明振名构筑防汛度汛“铁堡垒”。去年汛期,他用一颗全力以赴的心,带领群众“背”“驮”“挑”“运”“扛”……加高加固防洪堤坝800米,日夜守护第一线大堤,彰显退役军人本色,用实际行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大堤”。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三年疫情,明振名把“党的宗旨”写在群众的心底里,将“军人品质”融入疫情防控的每个细节里,白天为群众送“米油菜”,晚上值守在卡口,甘当战“疫”一线的“急先锋”。
“明振名像耕牛一样工作,像土地一样奉献。”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明瑞龙说。
“牛好得很,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就心甘情愿为村民当一辈子‘老黄牛’。”明振名说。是啊,他凭着一颗公德心、一杆公平秤、一股牛劲儿,“自己率先垂范,带好两委一班人”,擂响大干快干“战鼓”,掀起乡村振兴“春潮”。
“头雁”领航,“雁群”高飞。从“兵委员”再到“牛支书”。近几年来,明振名引领干群发展水果700亩,走出村民和村集体“共赢”之路,用“辛苦指数”增进村民的“幸福指数”。
“在职一分钟,干好每一秒。”明振名发挥核心、堡垒、模范“三大作用”,强化党性教育,落实落细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专题组织生活会、“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建强了一支“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两委班子队伍,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发挥“五老”和青年、民兵、妇联等群团作用,成立“红星志愿者服务队”、“巾帼连心志愿队”、“团员青年志愿队”……将“组织所能”与“群众所需”无缝对接,切实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
“新体系”浸润心田,他构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村民示范户”组织构架,汇聚“硬核”力量,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各家各户,将“民法典”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绘就新时代“鱼水情深图”。
“心连心”滴润民心。他持续开展“春节”送温暖、“三八”微心愿、“六一”献爱心、“重阳”敬老情、激励“考大学”、表彰“军儿郎”等多项活动,爱洒后坑,情满人间。
“一日从军,终生跟党走;一心为民,满怀赤子情”如同烙印般刻进明振名的心骨。他先后荣获黄石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也捧回了后坑村“黄石市红旗型党支部”“黄石市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戎装虽改志不渝,接续奋斗耀初心。”阳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柯良表示,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提升退役军人服务工作质效,让退役军人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浓、荣誉感更强;凝聚榜样力量,进一步调动和激发退役军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