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为农村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2025-09-11 15:01来源:江西日报 编辑:李方冰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农村食品经营者临期食品管理工作指引》与《农村食品经营单位重要消费节点备货管理风险提示》,从科学界定临期食品标准、规范专区销售流程、借助科技赋能监管等多方面入手,强化农村食品经营管理,破解过期食品治理难题,体现了对农村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临期食品并非“问题食品”,合理销售既能减少浪费,也能让农村消费者享受到实惠,前提是必须守住“不销售过期食品”的底线,杜绝“临期”暗中变成“过期”的猫腻。

现实中,农村地区的临期食品管理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标准,部分商家在不做任何标识的情况下将临期食品与未临期食品混在一起销售,这让农村消费者在购买时很难判断食品是否临近过期。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商家会将临期食品的生产日期涂改后,销往农村,威胁农村消费者的健康,也让农村成了临期食品的“灰色地带”。

此次新规出台,可谓“对症下药”,为破解临期食品管理混乱的难题提供了有力依据。从商家角度而言,新规的实施或许会在短期内增加一定的经营成本,但长远来看,有助于提升商家的信誉度。这些规范看似是对商家的约束,实则是在守护市场生态——只有让临期食品在明确的规则下流通,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诚信经营的商家获得认可,也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期待这一做法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广大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让农村食品市场充满阳光、规范有序。(侯艺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