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乌当区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将开门教育贯穿始终,从生态治理到民生琐事,从诉求响应到权益保障,用实打实的行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以看得见的成效赢得百姓真心点赞,让学习教育成果真正转化为惠民实效。
治污攻坚 守护碧水清流
“以前河边总飘着怪味,现在散步能闻到青草香,这水是真的变清了!”家住乌当区东风镇三江片区的居民童大伯,如今每天都要到三江河畔转一圈。这份舒心,源于乌当区对群众诉求的快速响应与彻底整改。
近期,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乌当分局收到水田镇定扒村村民反馈:三江片区生活污水直排入河,让原本清澈的三江河成了“心头堵”。核查发现,该片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加上现有处理设施老化、运维能力不足,导致污水排放不稳定,成了周边群众的“烦心事”。
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指令。乌当区不搞“一刀切”,而是打出“应急+长效”组合拳:一方面协调贵阳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紧急安装自动加药装置,通过投加氨氮去除剂确保污水临时达标排放;另一方面推动贵阳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贵阳市留置管理中心、三江戒毒所3家单位合力申请资金,启动污水管网工程。相关单位多次专题调度,协调规划、办理许可、免除道路占用费,为工程提速全程护航。
2025年6月,三江片区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新建DN110压力污水管430m,DN150压力污水管1500m,新建DN250压力污水管(主管)4100m,配套建设泵站2个,三江片区生活污水通过泵站泵送提升至马百路市政管网内,解决了三江片区生活污水管道空白、生活污水入河问题,有效提升三江河水质,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得到保障。
药怎么用?专业门诊来解决“这个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降压药、降糖药、保肝药……这么多药可以一起吃吗?”在日常就医过程中,不少患者都会被类似的用药问题困扰。如今,这些问题有了专业的解决渠道,2025年4月,区医共体总院成立药学门诊,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药师坐诊,为广大患者提供免费的用药评估、用药咨询、用药方案调整建议等一系列专业化药学服务。
“以前总担心吃错药,现在有药师一对一指导,心里踏实多了!”在药学门诊就诊的张阿姨满意地说。对于慢性病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以及存在用药困惑的患者来说,药学门诊无疑是一个“贴心助手”。
值得一提的是,药学服务旨在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减少用药风险,且患者无需提前预约,只需在工作日的门诊时间,携带病历、处方和正在使用的药品等相关资料,前往门诊综合楼1楼药学门诊即可就诊。
“三表体检”清朗消费环境“换了新水表,每月水费明明白白,再也不用和物业扯皮了!”2025年4月,家住保利温泉社区的居民谭军拿着刚换的水表,算起了“明白账”。此前,12345、12315热线多次接到像谭军一样的群众反映:部分物业公司水电气计量不准、收费不规范。
乌当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将这些问题纳入集中整治台账,打出“制度+服务+执法”组合拳:制定《乌当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民用三表管理制度》,明确计量标准;开展“三表体检进社区”活动,免费为新云小区、万江新区小区、悦景新城小区等2185户居民更换超期水表,为290户家庭更换智能燃气表,为516户家庭更换一户一表;严查违规收费,立案4起,追回群众损失53.4万元。
从“糊涂账”到“透明单”,乌当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用实干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
“你点我检” 守护舌尖安全
“蔬菜农残检测合格,买着才放心!”在乌当区农贸市场,刚做完检测的张阿姨拿着报告单说。针对群众关心的农药残留、肉类注水等问题,乌当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农村食品安全联动机制,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免费为群众检测食品。
截至目前,已排查不合格食品6批次,推动整改问题34个,办理食品案件28件,罚款8.8万元。从“群众点单”到“部门接单”,乌当区用严格监管筑牢了食品安全防线,让群众吃得更安心。
从碧水清流到消费透明,从诉求响应到舌尖安全,从“坐等诉求”到“主动问需”,乌当区以开门教育为抓手,用高效响应架起了党群“连心桥”,把群众“呼声”当作“哨声”,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