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伟东)为进一步规范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合作中心管理办公室积极协同各相关部门,坚持“规范与引导并重”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3+3+N”闭环监管模式,通过建立三项机制、落实三项举措、强化N项配套服务,构建“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违规严惩、服务优化”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切实提升合作中心旅游市场监管效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三项机制,夯实监管基础。坚持制度先行,围绕“货、车、人”三大核心要素,建立健全全链条监管机制,确保市场运行规范有序。一是制定《合作中心入区产品监管办法》,联合市场监管局、烟草局和合作中心海关等行业主管部门明确商品准入、备案及查验流程,严禁违禁品、假冒伪劣商品流入,从源头保障旅游市场商品质量。截至目前,累计审批入区货物129批次,确保游客消费安全。二是出台《合作中心车辆管理办法》,统一车辆标识、运营资质和行车路线。张贴运营车辆标识81个。截至目前,拆除非法旅游车广告顶灯35个,查处违规运营车辆18辆,有效净化交通秩序。三是完善《黑名单管理办法》,建立商户、导游、司机信用档案,对欺诈游客、违规载客等行为实施“一次警告、二次拉黑,三个月不得入区”,累计将22名从业人员纳入黑名单,形成有效震慑。
(二)落实三项举措,强化过程监管。一是做好进货查验。为切实把好商品质量入口关,建立多部门联合查验机制,拟联合市场监管局、烟草局、合作中心海关等单位组建专项工作组,建立“检查、抽查、联查”的工作制度,重点对“5034”“0110”等货物开展常态化检查。将化妆品、烟酒、箱包等高风险商品作为重点查验品类,通过“清单管理+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严厉打击夹带假冒伪劣商品入区的违法行为。同时,建立查验结果通报制度,对发现问题的货物实施“退运+黑名单”双重惩戒,切实筑牢商品质量安全防线。二是强化联合执法。深化跨境协作方面,积极与哈方管委会及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合执法会议、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跨境联合巡查等方式,重点整治跨境旅游市场中存在的欺诈游客、非法经营等乱象,共同提升中哈区域旅游市场监管效能,维护跨境旅游市场秩序。在区内协同方面,联合公安、市监、交通等部门力量,组建13人的专门专项整治工作组,建立“早派工、晚研判、月总结”工作机制。在合作中心区内及周边区域联动执法,针对旅行社尾随、招揽游客、非运营车辆违法运营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对查实的违规行为“零容忍”,对被游客投诉且经查实存在问题的店铺,依据相关规定予以“停业整顿+列入黑名单”予以处理,同步向社会公示。截至目前,共查获假货30批次,涉及商品种类8种,停业整顿商户6家,并通过公示平台公开曝光,形成警示效应。
(三)强化N项配套服务,优化市场环境。一是宣传引导常态化。开展普法宣讲、诚信经营培训2场,覆盖商户及从业人员200人次。张贴“乘车引导”“购物指引”等旅游宣传导引图31份,抢占正向宣传主战场。二是示范创建促提升。开展“正品诚信经营示范店”评选活动,严格遵循商户自主申报、部门联合评审、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等程序,截至目前,已有46家商户报名,预计首批评选出10家诚信经营示范商户,予以授牌表彰和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三是商品溯源强管理。通过采集记录店铺商品入区、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管理制度对通过境外进口进货的店铺,使用商品溯源系统进行管理,有效保障区内旅购商品品质及营商环境繁荣发展。截至目前,已发放溯源码1531.2262万,激活使用526614。四是专项联合检查常态化。联合交通局、交警中队、文旅局等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检查,常态化检查和打击“黑车”“黑导游”“黑揽客”等旅游乱象。截至8月6日,查获疑似非法(违规)营运车辆24辆,查扣非法运营3辆。批评教育黑揽客人员20余人,拉黑8人;对2个旅行社低价违规旅游活动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五是便民服务增效能。增设游客投诉快速处理通道,办结投诉30件,满意率达98%;开通跨境退换货绿色通道,保障消费者权益。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不断完善部门间的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协调。建立定期的联合执法工作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旅游市场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更加紧密、高效的监管合力。
(二)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如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广泛宣传合作中心旅游市场的规范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游客和旅游从业者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开展旅游诚信宣传活动,树立诚信经营的典型企业和个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诚实守信的旅游市场氛围。同时,加强对游客的消费提示,引导游客理性消费,选择正规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三)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建立合作中心旅游市场信息化监管平台,整合各部门的监管数据,实现对旅游企业经营行为、产品质量、游客投诉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通过大数据技术,及时发现潜在的市场风险和违法违规线索,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效率。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定期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包括旅游服务技能、法律法规知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建立旅游从业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将培训成绩、服务质量、诚信经营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对表现优秀的从业人员给予奖励,对不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激励从业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