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浙江三门县依托海洋资源打造县域食安共富样板

2025-10-23 17:58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编者按:10月16-17日,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监管智慧与实践经验。

浙江省三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的《依托海洋资源打造县域食安共富样板》案例,获评2025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以下是该案例详情:

浙江省三门县深挖“中国小海鲜之乡”“中国青蟹之乡”资源禀赋,以食品安全为基石,以海洋资源为纽带,创新构建湾区型食安共富模式,通过建立联动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完善驱动机制、优化保障举措,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已打造示范村4个,建成共富工坊12个,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近20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2.3万元,形成涛头矩阵、潘家小镇、红色食旅三大共富样板,在食品领域为缩小“三大差距”提供了有力支撑。

整合资源提质增效 夯实食安共富发展底盘

一、实施食安提质工程。制定小海鲜加工标准23项,建成标准化车间8个,培育SC认证企业15家。组建食品安全管家服务队21支,解决食品经营主体难题132个。建成青蟹研究院,推广立体混养模式,实现亩均收益提升300%,药残合格率保持100%,筑牢了海洋食品的质量安全底线。

二、构建智慧监管体系。开发水产品GM2D浙食链应用,实现青蟹、血蚶等产品全链条追溯,扫码查询超30万次。规范提升餐饮单位“互联网 + 监管”138家,建成“五净厨房”示范点32个。设置风险监测点69个,预警处置及时率100%,构建起全方位的数字化监管网络。

三、搭建人才助富驿站。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培训1216人次,开办食安技校,采用“云上课堂+岗位实践”教学模式,开设农产品快检、电商运营等特色课程。通过方言讲解、巡回播放等形式服务渔民,提升了产业人才支撑力,为海洋产业发展注入了智力动力。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 强化食安共富保障支撑

一、品牌与营销双轮驱动。注册地理标志商标7个,构建“鲜甜三门”区域公共品牌,实现水产品浙食链全覆盖。建成电商直播基地3个,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销会12场,与8个国家建立合作,线上销售额突破1.2亿元。线下通过展销会、消费券等方式助农增收3000余万元,打通了产销“双循环”。

二、政策与资本协同发力。出台《三门县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方案》,设立专项基金5000万元,推出贴息贷款等金融产品12个。引进乡贤投资2.8亿元开发文旅项目,推动农家乐向湾区经济转型。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开展青蟹海外养殖,实现国内外产业联动发展。

三、数字与机制融合创新。开发“村小乐”产学研平台和“鲜甜e塘”集采平台,集成技术指导、土地流转、产销对接等功能,创新供需撮合模型,应用养殖塘线上竞价模式,降低采购成本30%,服务农户3200余家,上榜全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名单。建立“周报告、月调度、季评比”机制,评选示范项目8个,对获评项目给予政策倾斜、资金奖励,倒逼工作落实见效。

打造特色示范样板 彰显食安共富实践成效

一、涛头矩阵:血蚶产业全链发展。以“海上畲乡”涛头村为核心,联动7个行政村和3家企业,成立股田式公司,组建渔塘建设、养殖技术、产品加工、经营销售等党员攻坚小组7个,构建血蚶全产业党建链。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产业精加工、品牌化发展,2024年血蚶产量超360万斤,带动增收700余万元,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二、潘家小镇:民宿业态集群升级。岩下潘村打造“民宿+”产业链,培育星级民宿56家,辐射周边善见、东屏等村打造食旅品牌。通过“旅游套票+特色集市”联动,年接待游客突破80万人次,实现“半日游”向“两日游”升级。创新“准入+餐饮+维权+品牌+评审”监管服务机制,实现民宿阳光厨房全覆盖,完成餐饮行业消“C”行动。打造“山野农夫”品牌,月销售额达200万元,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三、红色食旅:红色资源与产业融合。亭旁镇依托红色资源,建设红色共富根据地。建成红色食安研学基地,开发特色课程12项,研发“红色食代传承”体验营研学游,设置重走革命游击补给线、战地野炊安全实训等活动,年接待研学团队2.6万人次。建设“亭旁大集”示范街区,联动星级农贸市场,共享快检资源,打击售假,消除“流动”隐患。指导打造“五红农副产品”品牌,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三门县的实践充分证明,依托海洋资源,将食品安全与共同富裕深度融合,能够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未来,三门县将继续深挖资源优势,持续创新湾区型食安共富模式,为乡村振兴和食品安全建设贡献更多力量。(浙江省三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