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以“智慧之眼”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一名市场监管人践行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

2025-10-23 17:42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编者按:10月16-17日,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监管智慧与实践经验。

江苏省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的《以“智慧之眼”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一名市场监管人践行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思考与实践》案例,获评2025 年度“食品安全先进管理经验”案例十佳案例。以下是该案例详情: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底线,更是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奋战在市场监管一线的工作者,我亲历了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以智慧化改革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在新时代背景下,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不仅需要“铁脚板”的坚韧,更需要“智慧脑”的革新;不仅是对监管责任的践行,更是对治理现代化的探索。这场变革,让食品安全监管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防控”,从“粗放管理”迈向“精准治理”,为基层食品安全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一、破局:以问题导向锚定治理革新的方向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素来面临“三大矛盾”:一是监管范围广与监管力量弱的矛盾,分散在城乡的小作坊、小餐饮、小食杂店“点多面广”,仅凭传统“纸质台账+人工巡查”,难以实现全覆盖;二是监管需求细与监管手段粗的矛盾,从食品原料溯源到经营资质核查,从生产过程管控到风险隐患排查,需要精准到“一户一策”,但传统模式下“眉毛胡子一把抓”,易出现“该管的没管住、可放的没放开”;三是监管时效强与响应速度慢的矛盾,食品安全风险具有突发性、隐蔽性,传统“发现问题—层层上报—研究处置”的流程,往往错失最佳处置时机。

这些矛盾,本质上是传统治理模式与新时代食品安全治理需求之间的差距。正是基于对这一差距的清醒认知,丰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突出整治重点,全面整顿规范,重点对辖区内校园及周边小餐饮店、小超市、农村边界地区、农贸市场、集贸市场食品经营店等重点场所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切实掌握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共检查食品销售主体 5886户,组织监督抽检 2460 余批次,督促整改 2156 家次。在大排查大整治的基础上,为提升监管智慧化、精准化水平,实现监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为目标,确立了“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全域覆盖”的改革路径——以华山分局为“试验田”,聚焦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堵点、难点,用智慧化手段重构监管流程,为全域食品安全治理革新探路。这一决策,跳出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惯性思维,直指“如何以有限资源实现无限监管”的核心命题,彰显了以治理创新回应民生期待的责任担当。

二、筑基:以系统思维构建智慧监管的体系

智慧化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以系统思维对监管体系的重构。在华山分局试点中,我们摒弃了“为技术而技术”的误区,坚持“实用为王、效能优先”,构建起“一体九翼、双轮驱动”的智慧监管体系,让科技真正成为食品安全治理的“助推器”。

所谓“一体九翼”,是基于“县局统筹、分局落实、网格联动”的治理格局,打造覆盖县局与9个分局的分级权限管理系统。县局通过“数据大屏驾驶舱”,可“一屏观全域”,实时掌握各分局监管动态、风险分布;各分局则聚焦辖区,通过电子地图精准定位监管对象,调取详细信息、规划巡查路线,实现“靶向监管”。这种架构,既保证了县局的统筹调度能力,又赋予了分局一线监管的灵活性,打通了“上层决策”与“基层执行”的信息壁垒。

而“双轮驱动”,则是“数据大屏驾驶舱”与“后台管理系统”的协同发力。如果说大屏是“智慧之眼”,能直观呈现监管态势、预警风险隐患,那么后台管理系统就是“智慧之脑”,通过构建监管对象“电子身份证”,实现信息动态更新、风险分类标注。我们为每一家食品经营单位建立全维度电子档案,从经营资质到到风险等级,动态更新、实时可查;对偏远小超市和小餐饮等“监管盲区”,创新“经纬度定位”模式,让“隐蔽点位”无处遁形;对证件到期、风险升级等情况,系统自动预警,推动监管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更让“监管有方向、发力有重点”。当技术与监管实践深度融合,食品安全治理便有了“精准导航”,基层监管人员得以从繁琐的台账核对、盲目巡查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风险防控、服务指导中去。

三、赋能:以协同共治彰显民生为本的温度

智慧化监管的终极目标,不是“管得更严”,而是“管得更好”——既守住安全底线,又兼顾经营便利,最终实现“监管、经营、民生”的多方共赢。在华山分局的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智慧化不仅是提升效能的手段,更是凝聚共治合力、彰显监管温度的载体。

这种温度,体现在“差异化监管”的精准施策中。我们根据食品经营单位的风险等级,标注“红、黄、蓝”三色标签,对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等“高风险”单位重点巡查、强化指导,对小型便利店等“低风险”单位适度放宽频次、信任监管。这不是“放松监管”,而是“精准用力”——既确保了重点领域的安全底线,又为合规经营商户减轻了负担,让监管从“单向约束”变为“双向奔赴”。许多商户从“要我配合”变成“我要规范”,监管与经营的关系愈发和谐。

从“单向管理”到“协同共治”,智慧化监管架起了一座连接监管部门与经营主体的“连心桥”,让食品安全治理从“政府独奏”变为“多方合唱”,最终受益的,是每一位群众“舌尖上的安心”。

四、启思:以治理现代化书写食品安全新答卷

华山分局的试点实践,不仅破解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现实难题,更为新时代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提供了三点深刻启示:

其一,治理革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智慧化不是“空中楼阁”,必须扎根于基层监管的实际痛点。无论是“电子身份证”破解“底数不清”,还是“自动预警”破解“响应滞后”,都是针对具体问题的精准施策。脱离实际需求的技术,再先进也难以落地;唯有聚焦问题、贴合实践,智慧化才能真正成为治理的“利器”。

其二,治理效能必须依靠系统思维。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监管流程、人员配置、技术支撑、社会协同等多个层面。“一体九翼、双轮驱动”的体系,正是以系统思维统筹各方资源,打通了“决策—执行—反馈”的全链条,避免了“碎片化”“单打独斗”的困境。唯有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治理体系,才能实现“1+1>2”的效能提升。

其三,治理目标必须锚定民生为本。食品安全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精准定位”让巡查更高效,到“差异化监管”让服务更贴心,再到“协同共治”让各方更配合,本质上都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民生福祉为目标。唯有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治理革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如今,华山分局的经验已在丰县多个分局逐步推广,智慧化监管的触角正从食品安全延伸至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等“四大安全”领域。作为一名市场监管人,我深知,智慧化改革没有终点,食品安全治理永远在路上。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科技为笔、以责任为墨,在推进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让“智慧之眼”始终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书写新时代食品安全治理新答卷贡献基层力量。(江苏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副主任 史恒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