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八宝镇卡力岗村的幸福食堂,里面亮亮堂堂,厨房里干干净净,菜价清清楚楚写在板子上,好几位老人围坐在桌旁,边吃着热乎饭,边唠着家常。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永清说:“我们村发挥自身优势,在食堂旁开辟菜园,以牛羊寄养等方式,部分食材实现了自给自足。”
在扎麻什乡,5个村的幸福食堂食材保障工作同样正有序推进。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代养工作,其中2个村分别代养2头猪,为食堂提供稳定的猪肉来源;其余3个村则重点发展羊养殖,进一步充实食堂的肉类供给。各村通过协同配合,既充分发挥了不同村庄的养殖优势,又为幸福食堂的食材供应注入了强劲动力,让村民们在食堂吃得安心、吃得舒心。
“党的政策真是好啊!孩子们外出务工后,幸福食堂把我们老年人吃饭的难题给解决了。”在扎麻什乡鸽子洞村的幸福食堂里,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李辉一边吃着饭,一边满脸笑容地说道。
幸福食堂不光管饱,还成了村民拉近距离、找到归属感的好地方。幸福食堂从吃饭这事儿入手,还负责起了政策宣传、商量村务、解决难题等工作,成了村里管事的“前哨站”。新城社区的王大爷说:“以前政策文件看不懂,现在村干部跟我们说家常话,把政策讲得明明白白,听懂了心里亮堂,太方便、太贴心了!”
幸福食堂除了吃饭,还有老人活动室、棋牌室、图书馆、休息室。老人们吃完饭,能在这儿聊聊天、看看报、下下棋、读读书,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
近年来,祁连县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因地制宜打造老年人幸福食堂31处,如今平均每天服务有需求的就餐老人近400人,累计服务老年人1.2万余人次。(王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