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正在为上市公司加加食品的标签合规性提供指导
宁乡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正在为宁乡黄材月山豆腐坊申报小作坊许可提供指导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张梦芝 周丹 喻志远 记者陈赛 )作为食品产业大市,宁乡全市在产在营食品生产企业245家(含30余家海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小作坊54家,覆盖27个大类,辖区内的宁乡经开区是“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园区”、“湖南省食品加工特色产业园”。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办证难、投诉多、监管弱等问题逐渐显现。2025年以来,宁乡市市场监管局聚焦食品生产环节痛点难点,结合投诉举报、食品安全抽检、监督检查、舆情监测等情况,创新开展食品生产环节“你需我帮”专项行动,通过全程、全面、全心的帮扶服务,破解企业发展瓶颈,规范行业生产行为,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能,推动了全市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三向联动”聚合力,靶向服务解难题
精准对接需求,才能精准破解难题。宁乡市市场监管局以“你需我帮”行动为抓手,针对全市食品生产主体,构建起“专家+骨干+基层”三向联动帮扶体系,实现企业需求有人应、发展难题有人解。一方面,整合省、市专家及本局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团队,提供厂房设计、厂区布局、许可证办理和续换等专业帮扶。另一方面,通过“你需我帮”服务热线、辖区所报送等渠道收集企业诉求,按简单、一般、困难分级施策:简单问题由辖区所现场指导,科室远程支持;一般问题由技术骨干上门帮扶;困难问题则联动省、市专家团队攻坚,实现“小问题当场解,大难题合力破”。
目前,靶向服务的成效已逐步显现。辖区千壶客酒业获省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及省局食品评审中心的行业专家现场指导,优化了加工场地设施设备布局;一味食品在长沙市局专家助力下,完善新增许可项目流程及标准;加加食品获标签内容变更现场指导;宁乡市市场监管局长达4个月的精心帮扶,让沩水源豆制品厂成为沩山乡首家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许可证的主体。
“双向赋能”减纠纷,诉源治理促规范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是市场监督的“晴雨表”,既反映消费需求,也暴露企业短板。宁乡市市场监管局借“你需我帮”行动深化诉源治理,既维护消费者权益,也为企业减负赋能,实现“维权与发展”双向共赢。
针对近年来投诉举报量居高不下,甚至出现滥用投诉权索赔的现象,该局创新“纠纷调解+合规指导”模式:在接到企业或小作坊的帮扶申请后,市市场监管局委派业务专家联合辖区所赴现场办公,结合企业实际处理纠纷,同步指导资格资质、环境条件、生产控制、产品检验、标签标示等环节规范要点。同时明确,食品生产主体主动上报的问题及帮扶中发现的轻微违法行为,除投诉举报属实等情况外,均不作为立案依据,既给企业整改空间,又引导其落实主体责任。
通过以上举措,诉源治理成效显著。湖南味哆哆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潇湘茶叶有限公司、宁乡横市镇武叔农产品加工厂曾因标签标识问题分别收到7起、8起、10起投诉举报。宁乡市市场监管局专项帮扶后,专家根据主体在用原辅料情况和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指出标签隐患并提出修改建议,三家企业投诉量均降至0起。“化解一起纠纷,规范一个企业”,既净化了市场环境,又让监管资源用在刀刃上,守护食品安全底线和市场公平正义。
“一体培育”强本领,专业监管提质效
监管队伍的专业能力,直接关系帮扶行动的成效。宁乡市市场监管局以“你需我帮”为契机,通过“以检带训”模式一体培育专业检查队伍,为精准监管、高效服务筑牢人才根基。市监部门由业务科室牵头,从各所选派1至2名检查员,开展了8次“以检带训”培训,内容涵盖现场检查方法、书式检查要点、常见问题处置等实战技能,通过“边检查边教学,边实践边提升”,让参训人员在实践中掌握监管要领。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16个辖区所第一轮4次培训,覆盖22名参训人员,队伍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队伍能力的提升反哺帮扶行动。专业检查员既能在企业帮扶中精准发现问题,提出合规建议,又能在日常监管中预判风险、提前介入,将“你需我帮”从事后解决推向事前预防。记者在采访 中发现,不论是前期的申办证件、规划厂房;还是日常的过程控制,主体责任落实;不论是车间改造、标签标识规范,还是市场端的投诉处理、售后服务;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个体工商户,宁乡市场监管局均实施“全程、全面、全心”帮扶;而这种“监管-培训-服务”的良性循环,让帮扶更精准、监管更高效,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截至目前,宁乡市市场监管局已帮扶食品生产主体34家次,解决问题38项,其中7家获食品生产小作坊许可证,3家完成续证,5家成功扩项,1家新建企业顺利落地。
宁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贯彻落实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用更优服务、更实举措、更强专业,护航食品产业行稳致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