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北京市门头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王雨)为进一步净化辖区农村食品市场经营环境,打击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近日,北京市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通过“三步走”推进辖区农村市场食品溯源工作,持续强化辖区食品监管追溯能力,确保食品溯源采得准、溯得清、管得牢。
一是食品溯源“采得准”,加强信息采集规范性。严格落实入场销售查验制度,督促市场开办者与入场经营者签订食品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义务,指导市场开办者为场内所有食品经营主体建立动态管理档案,确保商品来源可溯、质量可控。统一发放《农贸市场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台账》及《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台账》,实现进货查验记录台账标准化,以市场监管所为单位开展“手把手教学”,提升经营者主动记录、常态使用意识,推动“会用、真用、常用”成为日常习惯,实现经营主体全覆盖。截至目前,累计发放进货查验记录本250余本。
二是食品溯源“溯得清”,提升食品安全透明度。通过前期摸排,对双峪、兴顺两家农贸市场内9家猪肉销售商户建立精细化经营台账,指导市场及商户完成猪肉信息追溯系统的注册使用工作,实现食品溯源智能化与闭环管理。在销售摊位张贴溯源二维码,主动公示营业执照、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等关键信息,让消费者直观了解食品安全性,增强消费信心。同步推动电子溯源系统在辖区全部市场落地应用,助力全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是食品溯源“管得牢”,压实主体责任全链条。依托北京市事中监管系统,推动辖区食品经营商户落实无纸化“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制度,执法人员线上随时核查已上报的自查信息,在减轻商户经营负担的同时,确保责任明确不缺位,执行有力不走样,监管闭环不脱节。此外,通过悬挂条幅、设置公示栏、电子屏滚动播放等方式拓宽宣传覆盖面,多维度强化商户诚信经营意识,推动形成“商户自律、群众监督、执法护航”的多元共治格局。
下一步,门头沟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推进信息化溯源系统应用,建立健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长效机制,分步健全溯源体系,守护辖区群众饮食安全。
检查现场 图片来源:北京市门头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