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陕西省渭南市市场监管局 叶富饶)近日,渭南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市教育局出台全省首个《学校食堂常见食材食品负面清单》(以下简称《负面清单》),聚焦学校食堂食材安全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创新监管机制,着力构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
一、负面清单“划红线”,严把食材准入关
《负面清单》明确了学校食堂禁用、慎用食材食品目录,划定了采购“红线”,明确了哪些食材食品“碰不得”,哪些“需慎用”,实行供应商资质、合格凭证“双审核”机制,确保食材食品质量可控、来源可溯。规定了食材食品验收入库“防线”,实行高风险食材食品、禁用食品添加剂“双核对”机制。双机制的加持,有效阻断了问题食材食品流入学校食堂的渠道,将风险防范端口前移,显著降低因食材食品采购验收不当引发的安全风险,从源头筑牢校园食品安全屏障。
二、压实责任“守底线”,规范采购验收关
《负面清单》细化了食材食品采购验收的标准与流程,夯实了教育行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学校主体三方权责,明确了食材食品招标采购、验收入库、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供应商管理等关键环节管理规范,厘清了权责边界,形成了环环相扣、无缝衔接的责任闭环。通过明晰路径、协同联动,确保了学校食堂食材食品采购验收有标准可查、有依据可循,规范透明,夯实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根基,确保了《负面清单》不只是“纸上规定”,更是校园食品安全的“刚性约束”。
三、创新监管“拉高线”,提升监管效能关
《负面清单》突破监管时空限制,将“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慧监管视频监管系统深度接入学校食堂食材验收区和贮存区,运用智能识别技术,对验收操作规范性、贮存环境合规性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抓拍与风险预警。监管部门可远程实时掌握动态,实现“线上精准巡查、线下靶向处置”。同时,实施“一物一码”溯源信息公示标签和警示性标识制度,在食材采购验收区域张贴警示性标识,提醒警示禁用、慎用食材食品品种。对验收入库的食材食品张贴溯源信息公示标签,显示产品基本信息,扫码即可查看产品溯源信息。这些举措实现了从被动检查向主动防控的升级,让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更精准、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