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湖北省枣阳市:“枣阳皇桃”向百亿产业阔步迈进

2025-09-09 13:39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方冰

湖北省枣阳市被誉为“中国桃之乡”。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还乡,非常爱吃乡亲敬献的桃子,遂命枣阳年年上贡皇宫,“皇桃”美名由此流传两千年。

在这片桃香四溢的土地上,枣阳市政协围绕“四聚五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工作谋划力、销售辐射力、品牌影响力、链条支持力、价值延展力),助力枣阳皇桃裂变发展,谱写枣阳振兴的动人篇章。

面对枣阳皇桃一度存在的种植分散、链条不长不壮、品牌效应不足等难题,枣阳市政协主席孙襄林牵头组建四个专项调研组,带头深入田间地头、加工车间等开展系统调研。白天实地考察、夜晚研写建议,最终形成五份极具价值的调研报告。

在市政协的积极推动下,枣阳组建了全国首个桃产业省级公益性平台——湖北省乡村发展协会桃产业分会。“枣阳桃产业链式发展专家服务团”为35万亩桃园注入科技力量,“皇桃数字驾驶舱”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5月23日,108吨鲜桃从枣阳顺利发往吉尔吉斯斯坦,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品尝到了“枣阳味道”。政协委员们提出的“加强冷链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拓展营销渠道”“从田间到舌尖——朝花夕拾、朝桃夕收、次日达”等建议也迅速落实。

枣阳市政协积极协调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跨界发展,赋能文化内涵,打造“爆品、爆款、爆单、爆点”。以往难售的熟桃、次果等,经加工摇身一变成为高附加值的桃汁、桃酒、罐头、桃脯等,废弃的桃花、桃叶、桃胶、桃木、桃树根等也被开发成抢手的养生、养颜产品与工艺品,延链生金,强链增值。

枣阳环城十里村金玉桃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文兵大胆探索“线上+线下+深加工”的经营模式,创新延链、“吃干榨尽”,年消化利用残次桃40万斤,就地转化果酒近3万斤,实现产值近150万元,为桃农止损增收超过15万元。

枣阳市政协还推动打造“桃醉帝乡”“桃你喜欢”(赏花+摄影+诗会+采摘+研学+桃宴+农家乐+桃汁桃酒品鉴+桃文化节目+桃园旅居)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万亩桃园变身生态氧吧,每年的桃花节、摄影赛、书画诗会、采摘节等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实现“四季有桃、全年可观”的全时文旅经济。

在王城镇智慧桃园中,市政协委员郭仕新参与的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土壤与作物生长,无人机巡检、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使亩均效益提高30%,体现了市政协在推动产业标准化、数字化方面的扎实成效。目前,“枣阳皇桃”全产业链产值已突破83亿元,带动12万人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了“一业兴百业,一桃富万家”。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即便亩均效益已突破4000元,仍要保持战略清醒。在今年市政协九届十六次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聚焦“四上企业”培育、融资瓶颈等深层问题,建议组建产业联盟、设立桃产业投资基金,系统性推动皇桃产业提质升级。针对电商物流成本偏高的问题,市政协建议整合龙头寄递物流资源,打造集仓储、分拣、物流、电商于一体的“皇桃云仓”,预计可降低运营成本20%以上。

在枣阳市政协持续推动下,“枣阳皇桃”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稳步提升,市场影响扩展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标准化种植覆盖率达75%,政协的履职尽责,深深融入这片甜蜜事业的热土。

从“现摘现卖”到“预付订单”,从“提篮小卖”到“云网畅销”,从“论斤称卖”到“论个销售精品”,枣阳皇桃的华丽蜕变,充分证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产业的简单叠加,还是系统重构与创新驱动的发展跃迁。枣阳市政协以“聚共识、助发展、惠民生”为使命,用责任与智慧浇灌出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王治兵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