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生根发芽

2025-09-02 10:49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李方冰

日前,由湖南卫视、芒果TV联合制作的《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中国—马达加斯加同心看片会,在湖南长沙隆平水稻博物馆与马达加斯加马义奇杂交水稻示范中心同步举行。曾经见证中马两国在农业领域务实合作的相关专家回顾了中国对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技术的援助。

2007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启动,中国专家带着中国杂交水稻深入马达加斯加田间地头,开展科研、示范、推广等工作。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成功选育出多个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将当地水稻产量由每公顷2.5吨提升至7吨,彻底改变了当地人的理念。“多年以来,我们让当地人民了解杂交水稻的理念,扩大了不少种植面积,也让一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农民还发家致富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氏种业马达加斯加项目首席专家方志辉说,“在推广杂交水稻的同时,把中国的一些农业生产资料,比如农药、肥料、打米机、烘干机,甚至无人机等智慧农业全产业链的工具也引进马达加斯加,这是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

2019年,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马达加斯加南南合作项目启动。马达加斯加成为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的非洲国家。

如今的杂交水稻已经成为马达加斯加的标志,在其面额最大的2万阿里亚里纸币上,就印制有中国杂交水稻的图案。杂交水稻甚至成为当地著名景观,“旅行社带队的工作人员说,游客来马达加斯加看的就是环尾狐猴、猴面包树,还有中国的杂交水稻。”方志辉说。

杂交水稻也成为加深中马友谊的桥梁。2023年,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前来参会的马达加斯加农业部原秘书长拉库托松·菲利贝尔抵达长沙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墓前祭拜。“他拿出一碗米,这碗米正是中国杂交水稻在非洲生产出来的。”方志辉回忆。产自非洲的杂交水稻大米,是最真诚的谢意,也是中马“稻米之情”的最好展现。

据悉,中国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累计种植面积已达9万公顷,未来马达加斯加将在全国23个大区内全面推广种植。(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