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韩国当地多种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一个西瓜的平均零售价达到29115韩元(约合151元人民币),比过去5年的平均价格高出38.5%。
除了西瓜,白菜价格也在持续走高。截至7月中旬,一棵白菜的平均零售价为4309韩元(约合22.4元人民币),比前一周上涨27.4%。
以西瓜为代表的韩国蔬果价格飙升,是季节因素和关税政策叠加的结果。商务部研究院学者王清晨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夏季暴雨和热浪导致韩国本土收成欠佳,供需失衡致使价格猛涨,这是西瓜等蔬果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
高温导致西瓜需求激增,但持续阴雨天气抑制了作物生长,供需缺口由此进一步扩大。同时,高温还加速了农产品损耗,运输与仓储成本随之上升,西瓜价格应声攀高。
从长期看,韩国农产品关税较高,且非关税壁垒较多。王清晨指出,这是韩国果蔬价格居高不下的根源性问题。
据了解,韩国有着“身土不二”的传统观念,强调身体与生长土地的不可分割性,认为食用本土产品利于健康。这一理念使得韩国本土一直保持着高价农产品消费,也导致在高温等极端天气下,农产品价格畸高,并波及韩国经济。
因此,尽管国内需求较大,韩国仍以本土生产为主。“2025年前5个月,韩国食用蔬菜、根及块茎的进口额仅为3.6亿美元。” 王清晨提到,这些价格壁垒是非关税的,多为本地农民团体主导的贸易保护和劳工权益保护政策,导致外国产品和劳动力难以进入韩国农业生产链条,农产品价格必然脱离真实价值。
但在特殊情况下,韩国政府有一些临时性的进口措施。王清晨指出,韩国于2024年修订海关法免除部分蔬菜关税,又在近期扩大蔬菜进口免税配额。上述行动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韩国蔬果价格较高的结构性原因。
韩国农产品市场的结构性改革仍需多管齐下。一方面,逐步降低关税壁垒和简化进口程序有助于增加市场供应,缓解价格波动;另一方面,需通过政策引导改变“身土不二”的传统消费观念,推动消费者理性看待进口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此外,有分析指出,加强农业技术创新、提升本土农业竞争力,或是平衡保护韩国农民利益与稳定物价的长远之策。韩国政府近期举措显示其已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但如何在保护本土农业与开放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仍是未来政策制定的重要挑战。(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