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2025年“双11”,再破纪录!

2025-11-15 15:44来源:中国商报 编辑:李方冰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10月21日至11月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139.38亿件,日均揽收量达6.34亿件,是日常业务量的117.8%。旺季单日业务量峰值达7.77亿件,刷新单日业务量纪录。

“双11”期间,中国快递业务量再创历史新高,展现了强劲的消费活力。其背后最大的驱动力是智慧物流的全面应用和升级,无人车、无人机、机器人等都在争分夺秒地提升物流时效。

机器人军团撑起“分钟级”分拣效率

走进位于成都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新都智能产业园的全国最大智狼仓,科技感扑面而来。12米高的货架间,400多台“智狼”机器人背着料箱24小时不间断穿梭,从取货、转运到送达工作台,全程实现“分钟级”完成,仓内不见人工奔波的繁忙,却处处透着高效有序。

“之前大促期间,仓内员工最忙时一天要走5万—6万步,现在基本不用走动就能完成工作。”智狼硬件负责人的话道出了科技带来的颠覆性改变。通过智能算法调度,这些机器人的拣选效率达到传统人工的3—4倍,超高密度存储设计更让智狼仓坪效较传统平面仓提升4倍以上,直接为入驻商家降低了仓租成本。与传统仓库按品类分区的模式不同,智狼仓支持健康、3C、服饰等多品类同箱存储,大幅降低了人工合流的时间与成本。

在顺丰速运西南分拨中心长兴中转场,300多台分拣“小黄人”机器人成为分拣线上的绝对主力。这些小巧灵活的机器人24小时不停运转,在流水线上精准完成扫码、分拣、投箱等一系列操作,每小时可处理2000多件快递,单台单日工作量相当于12名分拣员的总和。

“双11”前后,顺丰成都长兴转运中心日均快递出港量从平时的150万件增长至200万件左右。为应对这一增量,转运中心首次投入两台“旋风播”自动化分拣设备,每小时分拣能力高达8000件,与“小黄人”机器人形成高效互补。

无人车、无人机末端配送争分夺秒

“双11”不仅是一场消费盛宴,也是对物流时效的终极考验。

近日,“双11”网购高峰期快运服务启动,铁路部门全面发力,依托高铁成网优势与多元化服务模式,为消费者和商家打造一场“时效与品质”的物流盛宴。

沈阳铁路部门利用清晨开行、全列无乘客、可装运快件的高铁确认列车3列,以及日均开行的120列以上高铁载客动车组列车、70列以上旅客列车行李车,构建“高铁+普铁”立体运输网。在抚顺、通化、长白山西站等3个车站增办高铁快运业务,高铁业务办理站已达36个,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运输需求。通过高铁列车“夜间专送”、载客动车组“客货混装”、行李车“普铁补充”的模式,铁路部门实现“人货分离、高效运转”,让快递包裹搭上高铁“顺风车”,跑出物流“新速度”。

在快递末端,无人车、无人机等高科技设备也全面上线,与时间赛跑。

2025年“双11”,对于武汉市东西湖区中通快递三秀路网点来说,无人车发挥了较大作用。相比于用于末端配送的快递电动三轮车,无人快递车的“胃容量”更大——每趟至少可装载1000件快递,是靠人驾驶的电动三轮车的2—3倍。

“最近快递量大,它一天要跑近十趟。”该网点负责人介绍,今年“双11”快递业务旺季来得比较早,分别在10月20日和11月1日迎来前两波快递高峰,11月11日迎来第三波快递高峰。

今年“双11”,在张家港的长江岸边和双山岛上空,无人机快递的频繁起降成为一道新风景。在张家港锦丰段长江水域,“沙钢海事执法基地—长发加油趸船水上服务区”航线正全力运转。30公斤级无人机由原先日均6架次提升至12架次,往返之间只需8分钟,就能将船员的药品、生活物资及“双11”网购包裹精准送达水上邮驿。相较以往“岸上代收、自行取件”方式,配送效率显著提升,解决了水上船员取件不便的难题。在张家港双山岛,“金港—双山岛”无人机航线也同步加密频次,由每日3次往返增加至5次往返,3—5分钟即可跨江完成快递和生鲜配送,日运输能力超过200公斤。

消费体验升级,让越来越多的居民爱上网购。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西藏网络零售额为180.7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比86.1%,同比增长39.3%。两项增速均排名全国第一。

随着邮政寄递行业在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道路上不断迈进,快递的“新”速度将持续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