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更新、生产许可变更这些实际问题,政府主动帮着想、帮着解。”“我们相信,有了政府部门的全力支持,企业的劲头会更足,市场活力也会更强。”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2025年第二期“营商环境会客厅”活动,邀请北京食品协会,稻香村、三元、曼可顿等食品生产企业及东城区、经开区基层监管代表共17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北京服务,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主题,面对面听诉求、解难题、谋实招。
问需于企
聚焦食品产业发展诉求
今年3月,GB 7718-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2项食品标签标准和《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发布,虽然新规有2年过渡期,但许多生产企业已经在着手标签换版工作。曼可顿等多家食品生产企业代表在座谈中提出:“我们在对标新规调整食品标签的过程中,在实际操作细节上遇到一些疑问,希望监管部门能加强针对性指导。”“特别是食品标签新规中关于配料成分、过敏原标识等设计要求,希望能以案例形式进一步讲解。”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导向。此次座谈的重要目的也是了解企业在新规执行过程中具体的问题和难点,帮助企业更好完成过渡期标签更新。”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相关负责同志回应,“对于新规执行细节的疑惑,市区两级监管部门随时接受企业提出的咨询。近期我们也在广泛征集企业执行食品标签法规标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将会组织专家对个性化问题开展个别辅导,对共性问题统一培训。”
赋能提质
助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在座谈中分享了企业市场拓展和新品研发情况:“由于产品市场不断拓展,公司近两年许可变更较为频繁。在新品种研发投产过程中,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北京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公司正加大对低糖、低油健康食品和清洁标签食品的研发力度,同时保留中式糕点的传统技艺和老味道,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随时需要监管部门给予支持和指导,努力实现京城百姓对食品营养、安全与美味可感可及的共同目标。”
“近年来,食品大健康产业发展不断升级,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健康也更为关心,”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市市场监管局支持企业拓展养殖-生产全产业链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研发,及时组织专家开展论证,为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提升提供‘个性化’支撑。”
市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采取多项举措服务食品生产高质量发展。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推动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达100%。促进益然、杜帮、斯利安等企业的食品加工用菌种制剂、孕妇乳母营养补充品等快速投产上市。同时,进一步加强标准对食品产业引领作用,制定发布运动营养食品等多项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即将出台巴氏杀菌乳、冷藏非即食菜肴等质量管理规范。
强基问效
严守食品安全底线
艾森绿宝油脂有限公司食品安全总监表示:“公司围绕风险管控点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都有近10年的食用油生产领域工作经验,充分保障‘油壶’安全。”
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是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重要机制。目前北京已经实现在产生产企业100%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共任命食品安全总监489人、食品安全员1476人。”
随着社会公众健康保护诉求提升,食品安全科普信息也日益受到关注。部分企业代表在座谈中表示:“目前,网络自媒体上不时出现食品安全不实信息,影响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感知和信心,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科普宣传力度。”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是营造良好首都食品发展环境的重要部分,”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处相关负责同志回应,“我们将加大‘京彩食安’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围绕消费者关心关切的问题,丰富科普形式和内容,联合食品协会共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良好环境。”
座谈会上,企业代表们还就加强政企协同、建立食品安全全链条追溯、强化科技监管等方面提出建议。
“今天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政企同心守护首都食品安全、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决心。”北京食品协会秘书长感慨道。这场清茶一杯的坦诚对话,正是北京营商环境“没有问题不扰、有了困难我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生动注脚。
“营商环境会客厅”是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搭建的政企交流平台,自202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四期。“后续,我们将根据市场发展需求继续开展会客厅活动,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问效于企,共商共建共享首都一流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
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坚持“首善标准 监管为民”,不断深化首都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为北京“十五五”期间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持续擦亮“北京服务”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