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浙江出台不合格食品企业帮扶制度 助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到位

2022-11-22 14:51来源:中国食品安全报 编辑:吕可意

中国食品安全报讯(记者 戴正聪)为贯彻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 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等文件,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台《浙江省不合格食品企业帮扶制度》,推出“专家门诊”,为企业“把脉问诊”,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从源头查风险、消隐患,助推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截至11月15日,浙江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已上门服务企业二十余家,解决了卤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和微生物污染超标问题、即食海蜇菌落总数超标问题、白酒企业甲醇和己酸乙酯检测难等问题,从原料进货、生产工艺、生产条件、储运条件、流程布局等各个环节,提出了上百条整改指导意见,收到企业和基层一致好评。

设立“专家门诊”。依托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一中心三队伍”(食品安全风险综合治理中心、食品抽样队、风险研判队、核查办案队),抽调风险研判队伍专家及食品安全检查员、监管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一支会指导生产、有办案经验、懂标准懂检验的综合性专家队伍,对辖区内不合格企业开具“药方”。

开展“上门问诊”。对监督抽检多批次不合格或风险隐患较大的企业,由省市场监管局组织省级专家对企业生产全过程实地排查,从生产工艺、操作规范、原材料质量到食品标准、出厂检验等各个环节,结合历次抽检报告、整改复查情况等进行食品安全隐患分析,专家团队现场“问诊”出具“诊断书”,将排查发现的隐患、问题食品产生原因、整改建议等现场反馈给企业负责人。日前,浙江某食品企业被检出多批次饼干过氧化值超标,省市场监管局立刻派“专家门诊”赴台州开展技术帮扶活动,针对企业的“盲点”“难点”,解疑释惑、“开方”破难,该企业在后续抽检中均未被检出不合格。

畅通“看病”渠道。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遇到问题可主动“线上看病”,省市场监管局通过消保在线和12315热线,开通了专家对话途径,线上沟通可解决的问题线上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监管部门受理后,派出专家“上门问诊”。

组织“互助”培训。全省食品条线相关职能处(科)室上下联动,不定期组织开展抽检不合格企业质量提升“互助”培训。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多发性、难发现的问题,如酸价、过氧化值超标等问题,以合格企业带不合格企业,同类型生产企业互助帮扶的方式,分析原因,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如宁波某食品企业生产的鱼皮花生等产品连续多批次不合格,通过培训,杭州另一食品企业与其结对,提出更改包装材料等建议,企业更改包装后未再发现不合格情况。

强化标准解读。食品安全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食品安全监管重要的技术依据。省市场监管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方法及法律法规的解读,以创建国家、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守查保行动等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同步、集中和分散结合、全社会共同联动,全方位、多途径、多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普及食品安全标准和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对食品安全标准的理解,从源头遏制不合格食品产生的风险,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跟踪抽检闭环。利用数字手段,对不合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现抽检全覆盖,以专项抽检、“回头看”抽检、跟踪抽检形式,强化闭环管理,确保不合格原因排查到位、企业整改到位、行政处罚到位,以不留死角的方法保障“两个责任”落实到位。

下一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将结合“两个责任”落实具体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结合浙江实际,大力推进企业帮扶制度,努力做到“主动服务、精准诊断、有效整改、久久为功”,切实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为加快打造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示范省,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