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娃哈哈的伤、家族企业的痛——中国民营企业夭折的文化因素分析

2025-07-30 13:32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曹译文

1

有一个现象,是尽人皆知的,即:中国家族企业的寿命,不长。百年之上,就是老店了,就是企业里的老寿星了。

用一句话来说是:富不过三代。

有人说,“富不过三代”是好事儿——就像“皇帝轮流做,明天到俺家”一样,总是某家人富裕,不如“各领风骚三五年”。

看似有理,其实,那种折腾、那种改朝换代、那种你方唱罢我登场,所带来的不会是轮流的富裕,更可能是轮流贫穷。

2

不说远在天边的,说一个你身边的。

试问,楼下的早餐店,是总换新店好呢? 还是一家一直经营好呢?

窃以为,总换新店不好——因为,换一家,就要先期投入,装修、锅碗瓢盆、炉灶、桌椅板凳,碗筷、消毒柜、收银台等,这些投入,最终是要你来买单的。如果,它的经营期限长,摊销的时间也长,早点的成本就可以降下来。

反之,要是经营期限短,摊销时间也短,早点就会涨价。

所以,企业的永续经营,是和每一个人有关的。窃以为,经营的期限越长,越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每一个人。

那种希望旧店倒了,自己开店的,就像希望王朝覆灭了,你去当皇帝一样地渺茫——真实的状况是,宁为和平犬,不为乱离人。和平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

换言之,永续经营也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

3

然而,天不遂人意啊。

宗庆后海外私生子事件曝光后,公众和学界,再一次担心宗家嫡庶之间的财产纷争,会进一步扩大到娃哈哈的股权纠纷。后果是,第一,纷争的双方两败俱伤;第二,可能会造成宗馥莉失去对娃哈哈的控制和经营权,宗庆后老先生呕心沥血所创造的娃哈哈企业,可能二世而竭。

这就是娃哈哈公司今天的硬伤。

但,娃哈哈公司的伤所引起的剧痛,绝不限于娃哈哈一家民营企业——所有中国民营企业,都由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因素,在继承的时候,面临“五马分肥”、 再而衰、三而竭的尴尬场景。

这一文化传统,就是诸子均分制。

4

一个企业的盛衰成败,当然因素绝不是单一的。

不过,一篇短文容量有限,本文只讨论中国历史上的诸子析产制,如何影响家族企业的永续经营。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欧洲和日本采用长子继承制,中国古代却是诸子均分。

特别是,欧洲、日本相隔遥远,却采取完全一致的财产继承制,缘由何在。

5

最根本的原因是,欧洲和日本,历史上所采取的一直是封建制度,中国自秦代以来是中央集权制。

封建制的核心之一是,官位世袭。爷爷是公爵,儿子还是公爵,孙子继续;子子孙孙,绵延不绝。不过,国王只给你家一个官位,想额外增加,除非你另外立下了战功,获得了新的土地。而在和平时期,这是不可能的。

一家只有一个官位,官位又不能分割——于是,就只能长子继承。同时,维持一个爵位,是需要大笔财产做支撑的,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府一样。你若有公爵的爵位,可是,没有与此相应的封地、财富、城堡马车、金银珠宝、仆役和庄园,在圈子里是混不下去的。因此,官位和财富捆绑,长子继承了爵位的同时,也占有了财富。其他人等,或者净身出户,自谋生路;或者在长兄手下,找个差事,混口饭吃。

一个国家的传统、习俗,起主导的始终是官僚阶层和政治团体。于是,长子继承制逐渐地从政界、扩展到商业,乃至手工业者和整个社会。

6

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向是世界领先的。

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期,就灭了夏商周三代确立起来的封建制。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同于欧洲、日本的中央集权制。

中央集权制的核心之一是:所有权力和资源都属于皇帝一个人。即: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官僚集团都是打工仔,随时可以开除、下岗、杖毙和抄家,更别说世袭了,门儿也没有。例如苏轼,才华绝代,官居高位,然而,他也只能管他自己。想把官位传给自己的儿子,是不允许的,也是不可能的。

既然,没有官位可以继承。古人就采取了一种公平的财产分割方式:平分。不患寡而患不均,所有儿子,一律平等;无论长幼,也无论对家业做出的贡献有多大,都享有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直到今天,中国社会,均分依然是中国遗产分割的默认方式——除非出现例外,以及独生子女这种家庭结构。

7

表面上,宗庆后只有一个妻子、一个独生女,果真如此的话,就不存在中国历史上常常上演的“诸子均分”戏码,宗庆后的所有私产以及其持有的娃哈哈公司股份,将作为一个整体,由其独生女儿宗馥莉接盘并经营。

但,没想到的是,宗老还有三个私生子——在法律上,中国的非婚生子女,是享有和婚生子一样的权利的。这是法律层面上的;另一方面,从文化上讲,中国也有平分遗产的传统。

这就是当下宗馥莉所面临的法律、文化两方面的困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支持三个私生子的财产权利的。

窃以为,宗老是有先见之明的——我估计,宗老的安排是给三个私生子一大笔钱,确保其生活无忧,以换取三个孩子放弃对娃哈哈股份的“念想”。

这是一个“三全之策”——第一,保全了娃哈哈的股份,不被稀释;第二,保障了宗馥莉对娃哈哈的控制,也确立了其嫡长女的地位;第三,保护了三个海外私生子的利益。

然而,人心难测,世事难料啊!

今天看来,宗老的算盘珠子,碎了一地。

后事如何,我们且走且看吧——谁也不是诸葛亮。

8

一个问题,如果是孤例,就没有研究的意义。

或者说,娃哈哈以及宗馥莉的伤,是孤立的,是不会重复的。我们也大可一笑而过,当作饭后的谈资。

然而,真正应该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当下,中国的家族企业、民营企业,正在进入创业那一代企业家退出,“二代”开始走向前台的关键时期。娃哈哈和宗馥莉所遇到的问题,他们一样会遇到。

如何实现经营权的顺利交接,如何避免家族财产“越分越细”,如何使得最有经营、管理才能的人,担负家族企业的未来,不只是娃哈哈和宗馥莉的伤,也是中国家族企业共同的痛。

(作者:刘云枫,管理学博士,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中国食品安全网立场,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